[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电路板性能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81694.1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6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瞿尉;张宣力;梅雪春;黄向宜;黄秀瑜;曾凡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软信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G01N3/02;G01N3/04;B08B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禾共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99 | 代理人: | 方永清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路板 性能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性能检测设备。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柔性电路板性能检测设备。一种柔性电路板性能检测设备,包括有底座、下压板、第一弹簧、下压机构和固定机构,底座下部滑动式设有用于检测柔性电路板抗弯性能的下压板,下压板上部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四个第一弹簧,底座上部与下压板之间设有实现自动下压的下压机构,底座下部设有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的固定机构,底座上部右侧设有显示屏。本发明通过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固定板配合第二固定板卡紧柔性电路板,避免其在检测过程中受到压力发生弯曲,使其与夹具相脱离,增加电路板检测的稳定性,有利于检测操作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性能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设备中,柔性电路板是不可或缺的组件,且通常需要弯折设置,为防止柔性电路板周边出现裂痕,因此,柔性电路板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柔性电路板抗弯曲能力进行检测,目前多由人工手动检测。但是由于柔性电路板发生弯曲时,其两端之间距离缩短,使柔性电路板发生移动,不利于检测操作的进行,降低检测效率。
如何设计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柔性电路板性能检测设备是本专利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柔性电路板发生弯曲时,其两端之间距离缩短,使柔性电路板发生移动,不利于检测操作的进行,降低检测效率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柔性电路板性能检测设备。
一种柔性电路板性能检测设备,包括有底座、下压板、第一弹簧、下压机构和固定机构,底座下部滑动式设有用于检测柔性电路板抗弯性能的下压板,下压板上部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四个第一弹簧,底座上部与下压板之间设有实现自动下压的下压机构,底座下部设有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的固定机构,底座上部右侧设有显示屏。
进一步说明,下压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缺齿轮、第一转轴、拉绳、第一直齿轮和第一扭簧,底座顶部中间设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缺齿轮,底座上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下压板顶部中间之间连接有拉绳,第一转轴前侧设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缺齿轮转动后与第一直齿轮啮合,第一转轴后侧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一扭簧。
进一步说明,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弹簧,底座下部右侧滑动式设有第一固定板,底座下部左侧设有配合第一固定板对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的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底座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为前后对称设置。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便于人们观察柔性电路板的观察机构,观察机构包括有第二缺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二转轴、活动杆、滑轨、摄像头、转动杆和第二扭簧,电机输出轴前侧设有第二缺齿轮,底座上部前侧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后侧设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与第二缺齿轮啮合,第二转轴前侧设有活动杆,底座上部前侧设有滑轨,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用于拍摄柔性电路板的摄像头,摄像头与显示屏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摄像头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与活动杆滑动式连接,第二直齿轮前侧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能够让人们更清楚的观察到裂痕的标识机构,标识机构包括有固定块、测试块、供给桶、第三弹簧、出料管、液体袋和单向阀,摄像头下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前侧滑动式设有测试块,固定块前侧设有用于存储涂料的供给桶,测试块与固定块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固定块底部前侧设有液体袋,液体袋与供给桶连通,供给桶下部左前侧设有单向阀,液体袋与测试块之间连接有用于输送涂料的出料管。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用于擦拭摄像头的擦拭机构,擦拭机构包括有滑板、第四弹簧和擦拭棉,底座下部右前侧滑动式设有滑板,滑板与底座之间连接有两个第四弹簧,滑板左侧设有用于擦拭摄像头的擦拭棉。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用于收集涂料的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有收集框、手柄和滑杆,底座底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滑杆,滑杆之间设有收集框,收集框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软信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软信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1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