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庭绿植实时灌溉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84962.5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7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卉;李金良;胡云峰;陈李胜;文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A01G27/00;G08B21/24;H04Q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李春彦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实时 灌溉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家庭绿植实时灌溉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绿植状态识别装置识别出绿植的状态,绿植存活判断模块根据绿植的状态和土壤蒸发量获取绿植的成活状态,若绿植判断为成活,灌溉模式生成与切换装置获取当前灌溉模式,若为无人模式,则将灌溉执行模块切换为无人灌溉模式;根据无人灌溉模式,灌溉水量计划模块根据蒸发量、储水信息以及模式设定模块设定无人灌溉参数,生成对应灌溉模式的灌溉计划,所述的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次数、单次灌溉水量、灌溉间隔时长;灌溉模式生成与切换装置将生成的灌溉计划发送给灌溉执行模块执行灌溉计划;若为有人模式,根据储水量是否低于设定的阈值,发出报警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领域,具体是一种家庭绿植实时灌溉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植物养护服务在国内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其作为服务方为客户提供绿植、美化和维护服务,省去了客户自己维护的不便。但现有的绿植服务行业掣肘于地域问题和服务维护:散布在各地的客户,靠人工维护成本非常高,根据排期计划让工作人员到场维护,如果植物生长情况较好,则浪费了人力成本;如拉长排期计划则有可能造成长时间无人监管植物,使得植物死亡率较高,并未服务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该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现在互联网+的概念可以改善当前的问题,但基于新技术如何提供具备普适性较高的绿植养护装置,如何设计一款完全不需要人力进行监控和维护的盆栽养殖装置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对于绿植维护的重点在水分灌溉,所采用的技术一般都是基于缺水报警再进行补水的。对于其他植物生命特征的监控并没有良好地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另外,现有装置对过渡灌溉造成的积水无法进行人工智能化处理,是实现该类产品智能化的障碍。
因此,如何自动的对绿植进行智能化灌溉,是当下研究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家庭绿植实时灌溉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绿植状态识别装置识别出绿植的状态,通过蒸发量监测装置获取种植绿植的土壤蒸发量,绿植存活判断模块根据绿植的状态和土壤蒸发量获取绿植的成活状态,若绿植判断为成活,则进入步骤二,若判断为不成活,则通过预警装置发出预警;
步骤二,灌溉模式生成与切换装置获取当前灌溉模式,若为无人模式,则将灌溉执行模块切换为无人灌溉模式,进入步骤三,若为有人模式,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三,根据无人灌溉模式,灌溉水量计划模块根据蒸发量、储水信息以及模式设定模块设定无人灌溉参数,生成对应灌溉模式的灌溉计划,所述的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次数、单次灌溉水量、灌溉间隔时长;
步骤四,灌溉模式生成与切换装置根据生成的灌溉计划,得到灌溉计划中的灌溉次数、单次灌溉水量以及灌溉间隔时长,将灌溉次数、单次灌溉水量以及灌溉间隔时长发送给灌溉执行模块执行灌溉计划;
步骤五,若为有人模式,则通过监测储水模块的水量,根据储水量是否低于设定的阈值,发出报警信息。
应用家庭绿植实时灌溉系统控制方法的家庭绿植实时灌溉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装置、绿植状态监控装置、储水管理模块、蒸发量监测装置、人员监测装置、预警装置、灌溉模式生成与切换装置、参数设定装置、灌溉水量计划模块;
所述的通信装置、绿植状态监控装置、储水管理模块、蒸发量监测装置、人员监测装置、预警装置、灌溉模式生成与切换装置、参数设定装置、灌溉水量计划模块分别与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其中的绿植状态监控装置用于监测绿植的存活状态;
所述的储水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灌溉水量计划模块生成的灌溉计划,对绿植进行供水,以及实时的采集储水状态;
所述的蒸发量监测装置用于采集种植绿植的土壤的含水率,并根据含水率变化获取蒸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49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