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复材件模压成型的分块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85142.8 | 申请日: | 202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1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马成文;胡瑛;吴凯;欧阳羽林;江滨;饶水林;万明;邵国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3/30;B29C3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赵莹子 |
地址: | 333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复材件 模压 成型 分块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材件模压成型的分块模具,其包括上模(1)、外框(2)、下模(3)、模体分块,其特征在于:固定模体分块包括固定分块一(4)、固定分块二(5)、固定分块三(6)、固定分块四(7),固定分块一与固定分块二之间通过定位台阶定位,活动模体分块包括活动分块一(8)、活动分块二(9)、活动分块三(10),活动分块一的周向的三面为第二倾斜面,固定分块四的周向的三面为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的斜率相同,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斜楔块(11),斜楔块通过斜面压紧活动分块一、二、三。本发明解决了放料过程中视觉开放问题,复材件更容易脱模,提升复材件产品成型质量和产品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材件模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复材件模压成型的分块模具。
背景技术
模压成型模具一般结构为:包括上模、外框、下模、模体分块组成,操作过程一般是拆卸上模,在外框固定的模体分块腔体中填料,合上上模进热压床固化成型。在传统的带尖边锐角的复材件成型过程中,由于锐边太过尖锐,受模体分块方式的限制,从腔体填料,料片受成型摩擦阻力影响,很难填充到锐边尖角处,造成零件(复材件)尖边缺角等现象。现有技术主要缺点有以下三点:(1)对工人的操作要求高,合格率低;(2)料片放置容易溢出,不易压实;(3)全包围式模体分块脱模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复材件模压成型的分块模具,将腔体一侧分块做成可移动式,用螺杆/螺钉实现快速拉动,方便放料片和观察,可先预填尖角处料片,外侧装螺杆/螺钉辅助压紧,模体分块外侧做成斜面,上模做成斜锲式精确压紧,保证合模精度。其他模体分块做成内嵌式结构,放料口则根据复材件外形,在复材件外观圆角保证的基础上,带上复材件圆角再转斜角,使上模合模时将适合重量的料片朝下挤压,保证复材件模压成型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用于复材件模压成型的分块模具,其包括上模(1)、外框(2)、下模(3)、模体分块,外框位于上模与下模之间,且与上模、下模通过导向销定位合模,外框内部设置有模体分块,模体分块包括固定模体分块和活动模体分块,复材件大体上呈“U”型或凹槽型,复材件具有锐边尖角,其特征在于:固定模体分块包括固定分块一(4)、固定分块二(5)、固定分块三(6)、固定分块四(7),固定分块一与固定分块二之间通过定位台阶(41)定位,固定分块三分别与固定分块一、固定分块二采用两端负角式嵌入,固定分块四设置于下模上表面,且固定分块四与上模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活动模体分块包括活动分块一(8)、活动分块二(9)、活动分块三(10),活动分块一与固定分块一、固定分块三之间构成第一复材件(P1)成型腔,活动分块二与活动分块三之间采用斜面配合,且活动分块二、活动分块三与固定分块二、固定分块三之间构成第二复材件(P2)成型腔,活动分块一的周向的三面为第二倾斜面(81),固定分块四的周向的三面为第一倾斜面(73),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的斜率相同,且固定分块四的上端面与活动分块一的下端面抵接配合,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的斜率与复材件的斜面的斜率相同,活动分块一的周向的第四面为第三倾斜面(82),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斜楔块(11),斜楔块的斜面与第三倾斜面的斜率相同,且抵接配合,斜楔块通过斜面压紧活动分块一、活动分块二、活动分块三。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分块四(7)包括第一固定块(71)、第二固定块(72),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高度相等,第一固定块与下模(3)一体成型,第二固定块与下模通过紧固件相连接,第一螺钉(12)穿过外框(2)上的第一通孔与活动分块一(8)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螺钉用于推动活动分块一移动;第四螺钉(15)穿过外框上的第四螺纹孔与活动分块一的该一端相抵接,第四螺钉用于在活动分块一移动定位后顶紧活动分块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5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涡轮叶片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材料甲醛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