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数据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87187.9 | 申请日: | 202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9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涛;刘钥;崔维信;蒋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旗硕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泽正 |
地址: | 211899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智能 模糊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数据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包括大数据分析决策云端、智能模糊控制器、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决策云端用于从大数据中分析获取酒曲培养所需最优培曲环境参数;智能模糊控制器用于控制各个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执行控制程序;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用于调节培曲环境参数至最优数值,执行智能模糊控制器发送的控制命令,并与智能模糊控制器实现联动监测培曲环境参数的变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培曲环境中温度参数值;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培曲环境中湿度参数值。本发明通过大数据分析决策云端和智能模糊控制器提高了温湿度的可控性和可调节性,实现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联动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酒曲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酒曲培育大数据智能模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地域气候差异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大曲品质。目前传统的制曲方式多采用人工凭借个人经验控制大曲品质,其品质仍受环境因素制约,导致大曲的品质不稳定,另大曲制作周期受气候制约,冬季需要面临停产等问题,限制大曲质量和产量提升。影响大曲发酵的曲房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和湿度。
在专利号为CN202020370113.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发酵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曲房内的气管,且气管外端伸出曲房,其特征在于,曲房外设有抽风机,抽风机一侧设有具备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箱体,箱体内固定有冷水盘管和热水盘管,且进风口、热水盘管、冷水盘管和出风口沿抽风机和箱体的布置方向依次分布,冷水盘管和热水盘管均呈螺旋状,出风口位于进风口和抽风机之间并与抽风机入口连通,箱体底部贯穿设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位于冷水盘管和热水盘管之间,所述的冷水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热水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箱体外,抽风机的出口与气管外端连通。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曲房内湿度流失速度。
现有专利中的缺陷在于,测温湿度设备无法与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联动,导致培曲环境温湿度难以达到最优参数调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培曲环境测温湿度设备无法与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联动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数据智能模糊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数据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包括大数据分析决策云端、智能模糊控制器、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大数据分析决策云端用于从大数据中分析获取酒曲培养所需最优培曲环境参数;
智能模糊控制器用于建立先进模糊控制模型,各个参数的联动控制,并控制各个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执行控制程序;
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用于调节培曲环境参数至最优数值,执行智能模糊控制器发送的控制命令,并与智能模糊控制器实现联动监测培曲环境参数的变化;
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培曲环境中温度参数值,反馈至智能模糊控制器;
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培曲环境中湿度参数值,反馈至智能模糊控制器。
进一步地,温湿度调节执行机构包括升降温装置、加湿装置和自动开关窗通风装置。
升降温装置调节方式:热源采用空气源热泵取暖,节能环保,室内的采用风机盘管/暖气片散热。热泵空调也可以起到制冷的作用。
加湿装置调节方式:基于超声波产生的高频震荡,雾化颗粒5um。
自动开关窗通风装置调节方式:针对中高温大曲曲房的推拉窗结构,采用推拉窗设计。
进一步地,调温的控制策略:升温是根据温差大小和温差变化率,减小门窗开度或者开启热泵空调/暖气取暖;降温是根据温差大小和温差变化率,关闭热泵空调/暖气取暖,或者增加门窗开度或者打开热泵空调制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旗硕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旗硕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71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