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释型引气剂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状态保持剂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96850.1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3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汪咏梅;黄玉美;倪涛;宋欣;封柯;米尔科·格鲁博;王进春;郭子叶;刘广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4 | 分类号: | C04B24/34;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曹芸丽 |
地址: | 05143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释型引气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混凝土 状态 保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型引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凝土状态保持剂,所述缓释型引气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引气成分和包覆引气成分的缓释外膜,所述缓释外膜为可在碱性条件水解破裂的高聚酯。本发明的缓释型引气剂,其加入到呈现碱性的水泥混凝土中,由于缓释外膜采用高聚酯制成,其在碱性条件下逐渐水解,使得引气成分被缓慢释放出来,从而具有延长引气时间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释型引气剂及其制备方法,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缓释型引气剂的混凝土状态保持剂。
背景技术
混凝土建筑物和各种构筑物、道路、海工工程的冻融破坏和盐冻破坏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混凝土中引入细小、均匀、密闭的气泡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尤其在抗冻融性能和抗介质渗透性能方面的提升最为明显。同时气泡在拌和过程中起到了滚珠和浮托的作用,对提升新拌混凝土的拌和性能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可以减少新拌混凝土离析、泌水等问题的发生。
但是由于生产混凝土的搅拌站距施工现场远近不一,混凝土拌合楼拌合以后运输到工地现场进行施工,运输耗时长短不一,有些工地距离拌合楼很近,从混凝土出站到工地现场完成施工不到一小时,有些工地运输过程都长达两三个小时,加之泵送前的现场等待时间,混凝土从拌合楼出料到现场泵送完则甚至共需要四五小时。如此则使得混凝土引气剂损失过大,同时运输过程中部分混凝土水化造成引气剂被覆盖,引气的效果不佳。
专利CN113121147A提出了一种具有长效引气功能的混凝土引气剂,采用了长链烷基硫醇的酯化物A在碱性条件下逐渐水解,生成的硫醇(R-SH)会与带有马来酰亚胺基团的季铵盐化合物B中的马来酰亚胺的双键发生快速加成,生成具有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反应物C,随着具有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反应物C的含量逐渐增加,含气量逐渐增加,从而达到长效引气的目的。但是通过其实施例可知,虽然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反应物C具有一定的引气效果,但是其引气时间仍然达不到四五个小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缓释型引气剂,在混凝土运离拌合站以后,可以继续缓慢释放引气成分,延长引气时间。
一种缓释型引气剂,所述缓释型引气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引气成分和包覆引气成分的缓释外膜,所述缓释外膜为可在碱性条件水解破裂的高聚酯;所述引气成分为松香类引气剂,所述缓释外膜为丙烯酸类单体和多元醇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本发明缓释型引气剂加入到呈现碱性的水泥混凝土,其缓释外膜的高聚酯在碱性条件下逐渐水解,使得引气成分被缓慢释放出来,具有延长引气时间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缓释型引气剂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20-30份松香类引气剂,10-20份丙烯酸类单体,0.3-0.8份多元醇丙烯酸酯,1-5份乳化剂,0.5-1份引发剂和40-60份水。
进一步的,所述松香类引气剂包括松香酸钠和/或松香酸钾。
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类单体包括丙烯酸酐、甲基丙烯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多元醇丙烯酸酯包括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乳化剂包括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包括硝酸铈铵和硫酸铈铵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同时提出了一种缓释型引气剂的制备方法:将引气成分和引发剂加入水中,搅拌溶解,配置成水相液A;将丙烯酸类单体和多元醇丙烯酸酯混合配成油相液B;将所述油相液B、水相液A和乳化剂混合,在超声分散下乳化,得水油乳液;将所述水油乳液搅拌、加热升温至60-90℃,反应充分,得所述缓释型引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市长安育才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6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