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式电容笔、其通信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9358.X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1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钟洪耀;李林;詹梓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6F3/044;G06F3/0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钟永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电容 通信 控制 方法 控制器 控制系统 | ||
1.一种主动式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式电容笔包括:
电容笔壳体;
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容笔壳体内;
屏蔽环,设置于电容笔壳体内,且靠近所述电容笔壳体的一端设置;
微控制单元、路径切换电路、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控板上;所述微控制单元的两个通信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及所述路径切换电路的第一切换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路径切换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路径切换电路的第二切换端接地,所述路径切换电路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屏蔽环连接;其中,
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输出路径切换信号,并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输出第一通信信号以及,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输出第二通信信号,或者接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输出的第二通信信号;
所述路径切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微控制单元输出的路径切换信号,连通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单元,或者连通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周期性地输出路径切换信号,以控制所述路径切换电路轮流切换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通所述微控制单元与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输出第一通信信号时,控制所述路径切换电路连通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地,以控制所述屏蔽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及所述路径切换电路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均为发射模块;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发射电路和环形螺纹线圈,所述环形螺纹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电容笔壳体靠近所述屏蔽环一端;
所述第二发射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路径切换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二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环形螺纹线圈和屏蔽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发射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接收模块;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接收电路和环形螺纹线圈,所述环形螺纹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电容笔壳体靠近所述屏蔽环一端;
所述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环形螺纹线圈和屏蔽环,所述接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路径切换电路的公共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电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发射模块;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发射电路和探针,所述探针设置于所述电容笔壳体靠近屏蔽环一端,且部分设置于所述电容笔壳体内部,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电容笔壳体外部;
所述第一发射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单元的第一通信端,所述第一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探针在所述电容笔壳体内部的一端。
7.一种主动式电容笔的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式电容笔中,所述主动式电容笔包括微控制单元、路径切换电路、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式电容笔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输出通信信号时,控制所述路径切换电路连通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地,以控制所述屏蔽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及所述路径切换电路接地;
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输出通信信号或者接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传输的通信信号时,控制所述路径切换电路连通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单元。
8.一种主动式电容笔的通信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式电容笔的通信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主动式电容笔的通信控制程序,所述主动式电容笔的通信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式电容笔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9.一种移动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式电容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93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