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完全回收待报废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0087.5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1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任士界;韩成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精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5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崔振旺 |
地址: | 277800 山东省枣庄市高新区光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完全 回收 报废 电池 剩余 电量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一种完全回收待报废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及其装置,属于新能源电池回收处理领域。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完全回收待报废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电池进行电压分选,同档电压V的电池进行串联;电池Bn对储能电池B进行充电,当Vn<Va时,电池Bn不再继续放电;对电池Bn电压Vn进行升压,电电池Bn继续对储能电池B充电,电压Vs<Va时,电池Bn不具备升压条件;电池Bn与可调直流电源和储能电池B进行串联,对储能电池B进行继续充电;当电路电压Vs3<Va时,对应电源Bn实际电压Vn为不具备继续放电条件,直到串联电池电压Vn≈0即电池完全被放空,电量完全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一种完全回收待报废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及其装置,属于新能源电池回收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的迅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节能环保的重视。新能源电池组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目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随着电池的使用,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以及寿命等因素导致电池要报废处理,但是此时电池其本身还有着一部分电量储存在电池内部。
常规情况下直接破坏性回收,将会浪费掉很大一部分能源。有电池中存在电能,破坏性方式的回收还会导致冒烟,甚至起火。
目前常规的回收电池放电操作是直接使用负载进行放电。没有对其进行批次降压放电,放电操作基本不会对其电量进行回收。为了解决拆解安全及充分利用废旧电池中的电量,需要一种合理的回收放电方式,将废旧电池充分方便,同步进行电量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适用于一种完全回收待报废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及其装置,可有效回收电池电量,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浪费,提高锂离子电池组的利用率,同时解决回收电池破坏性拆解中的安全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完全回收待报废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待报废的储能电源的充电电压范围为Va-Vb,准备储能电池B;
2)对待报废的储能电源的电芯电池进行电压分选,相同电压和内阻的为一档;
3)电池串联组合,把分档后n个同档电压V的电池进行串联,串联后电池为Bn,电压为Vn=n*V;
4)检测Bn电池电压Vn并判断电压范围: Vn∈(Va-Vb);
5)若Vn∈(Va-Vb),电池Bn对储能电池B进行充电,随着储能电池B充电的进行,Bn电池的电压Vn逐渐降低,当Vn<Va时,电池Bn不再继续放电;
6)对电池Bn电压Vn进行升压,电压Vn升到Vs,即电压Vs∈(Va-Vb),电池Bn继续对储能电池B充电;
7)随着电池Bn的放电,电压Vs<Va时,电池Bn不具备升压条件;
8)将电池Bn与可调直流电源和储能电池B进行串联,此时该串联电路电压表示Vs3∈(Va-Vb),对储能电池B进行继续充电,同时电池Bn进行放电;
9)随着电池Bn的放电,当电路电压Vs3<Va时,对应电源Bn实际电压Vn为不具备继续放电条件;
10)把电池Bn电池放入待分选区,继续进行其它电池组放电,当待分选电池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待分选区电池重新串联后电压Vm∈(Va-Vb)时,电池重复5-9放电步骤,直到串联电池电压Vn≈0即电池完全被放空, 电量完全回收。
根据所述的完全回收待报废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步骤4中,如果Vn>Vb,则先将电池Bn串联降压电路,使得电池Bn降压后的电压Vn∈(Va-Vb),然后按照步骤5-9进行放电。
根据所述的完全回收待报废电池剩余电量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Vn<Va,则直接进行步骤6-9进行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精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精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00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