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间绳网的变绳长消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01141.8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0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庞兆君;齐浩杰;竺伟梁;郭甲;杜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66 | 分类号: | B64G1/66;B64G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间 变绳长消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绳网的变绳长消旋方法,利用N个自主机动单元均匀布置在绳网的周围,自主机动单元分别通过绳索与绳网连接,任意两个自主机动单元之间采用互补镶嵌式设计,在绳网捕获目标后,自主机动单元获取目标的状态参数进行解算,随后根据解算的参数控制其携带的系绳控制机构释放绳长到合适的位置,并启动推力对目标进行消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碎片清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间绳网的变绳长消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类的太空活动日益频繁,伴随产生的空间碎片和失效卫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些碎片不仅会占用轨道资源,也有对现有航天器产生碰撞的危险,轻则使现有航天器改变姿态和轨道,重则导致现有航天器损坏甚至解体,从而产生新的碎片,因此对空间碎片的清理迫在眉睫。
空间中的碎片或失效的航天器由于长时间在太空中停留,并处于摄动力作用下,运动状态非常复杂。现有的空间目标附着技术主要有空间绳网,空间飞矛和飞爪,机械臂以及绳系机器人等。在对失效的目标进行附着时,若失效目标未达到稳定状态或空间机器人与目标之间未实现零相对速度,会导致附着难度大大增加,甚至导致的物理碰撞会损坏空间机器人产生更多的空间碎片,所以对空间目标消旋非常有必要。
在《空间非合作目标消旋技术研究现状总结与展望》一文中提出,现有的消旋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能量转移的消旋技术,即将目标与空间附着机器人看成一个能量守恒的总体,将目标的角动量转移到空间附着机器人上达到消旋的目的,系统总能量保持不变;第二类是基于能量损耗的消旋技术,空间附着机器人对目标施加一定的力或者力矩以损耗目标的动能和角动量,从而抑制目标的自旋运动。然而第一类在进行消旋时,因为空间附着机器人与目标附着在一起,无法对目标完全消旋并且获得角动量的空间附着机器人无法对多个目标进行消旋。第二类在进行消旋时,实施的危险性较高,极容易造成空间附着机器人的失稳,且消耗大量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绳网的变绳长消旋方法,通过自主机动单元将绳网附着到空间碎片或失效卫星后,利用改变绳长的方式,控制对目标进行消旋。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空间绳网的变绳长消旋方法,利用N个自主机动单元均匀布置在绳网的周围,自主机动单元分别通过绳索与绳网连接,任意两个自主机动单元之间采用互补镶嵌式设计,N≥4;在绳网捕获目标后,自主机动单元获取目标的状态参数进行解算,随后根据解算的参数控制其携带的系绳控制机构释放绳长到合适的位置,并启动推力对目标进行消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通过改变绳索的长度,运用角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消旋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消旋方法具有能量消耗少。
(2)通过自主机动单元进行绳索长度的控制,实现了对消旋目标力矩的可控,避免了空间附着机器人的失稳现象,相比于传统消旋方法具有稳定消旋的优势。
(3)通过自主机动单元对绳索的完全控制,全程避免了绳网在空间中的缠绕现象,相比于传统的绳网消旋方法具有可靠性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绳索伸缩三维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a)为绳索收缩状态,图2中的(b)为绳索伸出状态。
图3为本发明的消旋过程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a)为附着目标状态,图3中的(b)为消旋目标状态,图3中的(c)为回收目标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11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