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导引鞘管、穿刺组件及其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1562.0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4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窦争宝;张松祥;尤超;邹波;李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1;A61M25/06;A61B17/34;H04W4/80;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方清 |
地址: | 61004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标签 导引 穿刺 组件 及其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学房间隔穿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导引鞘管、穿刺组件及其定位方法,所述导引鞘管包括鞘管主体,所述鞘管主体设置若干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空间耦合读卡器、磁场发生器、磁定位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定位所述RFID标签在磁场中位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导引鞘管,通过将RFID标签应用于鞘管主体,在鞘管主体外径尺寸受限的条件下,确保鞘管内腔空间尺寸满足穿刺组件、电生理导管等穿行部件的顺利通过,制造工艺难度和成本降低,同时,RFID标签通过无线通讯定位,准确指示导引鞘管的具体位置和弯型状态,能够确保使用过程中导引鞘管的准确定位,大幅度降低X射线的使用,能够降低患者和使用者受到辐射损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学房间隔穿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导引鞘管、穿刺组件及其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生理导管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通常发生在左侧旁路经房间隔途径消融、心房颤动消融、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消融及左房心房扑动消融等,经皮途径的介入导管需要通过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才能达到左心房,该两处均为心脏血液单向流动结构,因此介入导管难以到达,并且容易损伤瓣膜,因此对医生的操作技能要求非常严苛。
卵圆窝是房间隔上最薄的组织,它也是房间隔穿刺进入左心房的理想穿刺位置,因此在房间隔穿刺前,需要准确判断卵圆窝的位置。在传统的手术中,主要采用放射解剖定位模式进行穿刺,通过X射线系统显示穿刺系统的形状及位置,再将导引鞘管的头端在房间隔上移动,基于卵圆窝凹下的解剖结构,在移动过程中,操作者会有微小的力度变化反馈,从而确定卵圆窝的位置,确定位置后,仍需要一定角度的X射线显影,进而判断导引鞘管头端是否垂直于房间隔面,确定垂直后,才能插入穿刺组件进行房间隔穿刺,非垂直的穿刺方向可能导致穿刺失败,并可能增大手术风险。
目前的房间隔穿刺术中,确定卵圆窝的位置和穿刺方向需要医生具有良好的经验,同时仍需多次使用X射线来显示心脏结构和判断导引鞘管的位置以及确定穿刺方向,这对患者和医生造成了大量的辐射。
因此,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房间隔穿刺术中难以准确判断卵圆窝的位置,现有技术难以准确定位导引鞘管在心脏内的具体位置、难以准确的判断鞘管前端是否与房间隔垂直、无法准确的判定鞘管与导管或房间隔穿刺针的准确位置关系,容易造成穿刺部位错误,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疾患风险,且需要使用大量X射线,给患者及医生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辐射伤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难以准确对心脏内的房间隔穿刺导引鞘管及其配套组件间相对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容易造成刺穿部位错位,给患者带来疾患风险和辐射伤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导引鞘管、穿刺组件及其定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导引鞘管,包括鞘管主体,所述鞘管主体设置若干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空间耦合读卡器、磁场发生器、磁定位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定位所述RFID标签在磁场中位置。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导引鞘管,通过将RFID标签应用于鞘管主体,常规RFID标签的结构尺寸在毫米级,且通常为平面结构,采用无线通讯定位,相对传统导引鞘管的定位传感器,无需在鞘管主体中构建专门的导线通道,避免导线通道挤占鞘管主体内腔尺寸,同时,RFID标签厚度薄、体积较小且便于封装成型,在鞘管主体外径尺寸受限的条件下,能够确保鞘管内腔空间尺寸满足穿刺组件、电生理导管等穿行部件的顺利通过,相对传统导引鞘管制造工艺难度和成本降低,同时,RFID标签通过无线通讯定位,准确指示导引鞘管的具体位置和导引鞘管弯型状态,能够确保使用过程中导引鞘管的准确定位,大幅度降低X射线的使用,能够降低患者和使用者受到辐射损伤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1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