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细菌中CYP4F2同源酶及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5613.7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6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菁;薛凤;封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长沙都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76 | 分类号: | C12Q1/6876;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细菌 cyp4f2 同源 试剂盒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用于检测细菌中CYP4F2同源酶及检测试剂盒。基于筛选到的来自肠道细菌 Dorea formicigenerans ATCC 27755的药物代谢酶CYP4F2的同源酶基因:CYP4F2同源酶cyp4f2_df基因。其基因序列如 SEQ ID NO.1 所示,找到了具有特异性且定量效果理想的引物对组合,有效针对了CYP4F2同源酶cyp4f2_df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并设计了检测试剂盒。发明的试剂盒适合于目前存在市场上的所有类型基因扩增仪,灵敏度高,鉴定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具有高度产业化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细菌中CYP4F2同源酶及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实施,药物微生物组学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药物微生物组学是药物基因组学的重要扩展和补充,致力于研究药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药物微生物组学取得了新的突破,基于种属和基因水平上展开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因人而异,但其基因所编码的酶代谢等功能却相对稳定。
肠道菌群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在肠道菌群的研究中,肠道菌群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向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临床治疗中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是关键问题,研究表明,人体微生物与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显著相关。肠道微生物在药物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口服药物可以通过上消化道、小肠和大肠,从而不可避免地与肠道微生物发生交互作用,故了解肠道微生物与药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揭示了药物和肠道菌群之间复杂且广泛的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药物会对肠道菌群结构产生影响,肠道菌群又能够代谢药物,通过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可以将药物代谢为不同活性、毒性和生物利用度的代谢产物,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肠道细菌对药物的影响与肝药酶有所不同,人体内代谢药物的主要酶是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Cytochrome P450 proteins,CYP),它们是一类主要存在于肝脏、肠道中的单加氧酶,多位于细胞内质网上,催化多种内、外源物质的(包括大多数临床药物)代谢。肝脏中的酶通常会发生氧化和结合反应,而肠道微生物则主要通过水解和还原反应来改变药物结构。肠道微生物主要影响药物转运至目标组织,通过胆道系统排入肠腔,或经肾脏排泄到尿液中。
当前,已有较多的研究证实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是人体内代谢药物的主要酶,但利用肠道细菌中CYP4F2同源酶对药物代谢发挥作用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发明中肠道菌Dorea formicigenerans ATCC 27755经证明含有药物代谢酶CYP4F2同源酶的产生基因。该细菌能够参与CYP4F2底物药物的代谢,并且可能在人体内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肠道细菌Dorea formicigenerans ATCC 27755的CYP4F2同源酶的基因引物对及试剂盒。本发明系统性地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中发现了一系列药物代谢酶CYP产生基因后,特异性筛选到来自肠道细菌Dorea formicigenerans ATCC27755的CYP4F2同源酶的基因cyp4f2_df,其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一种用于CYP4F2同源酶基因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PCR技术检测,其中所述的包括如下至少一组引物对:
第一组:如SEQ ID NO.2所示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3所示的下游引物;
第二组:如SEQ ID NO.4所示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5所示的下游引物;
第三组:如SEQ ID NO.6所示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7所示的下游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长沙都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药科大学;长沙都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56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弯曲电力管道的加工设备
- 下一篇:用于半导体样本制造的掩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