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前视成像快速超分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3351.9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2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光;杨建宇;庹兴宇;黄钰林;殷曦晨;张寅;张永超;张永伟;郭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6T3/4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成像 快速 分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前视成像快速超分辨方法,具体通过建立前视矢量卷积精确回波模型,突破前视角分辨率提升机理性瓶颈;然后在正则化框架下利用最大‑最小化原理构造含稀疏先验信息的可解析优化代价函数,实现L1范数的转换,将前视成像分辨率提升问题转化为最优化估计问题;最后通过分治矩阵求逆的方法,显著降低矩阵求逆的运算量,实现前视区域目标成像结果的快速更新。本发明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运算复杂度,解决了传统稀疏正则化方法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可以在有限系统内存情况下,通过基于最大‑最小化准则下的分治矩阵求逆算法,实现扫描雷达的快速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探测与成像领域,具体涉及扫描雷达技术中的快速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以其全天、全天候的成像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军事和民用领域。然而,传统的雷达成像方法,如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其成像机制的限制,无法实现前视区域成像。而实孔径雷达虽然可以实现雷达前视成像,但方位分辨率受限于天线尺寸,其方位分辨率有限。因此,通过信号处理方法来提高方位分辨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文献“John Wright,Allen Y Yang,Arvind Ganesh,S Shankar Sastry,and YiMa,“Robust face recognition via sparse represen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vol.31,no.2,pp.210–227,2008.”提出了一种基于L1范数的稀疏正则化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雷达前视分辨率,然而,L1范数是不可微的,在实际处理中会遇到许多麻烦;文献“Qiping Zhang,Yin Zhang,YongchaoZhang,Yulin Huang,Wenchao Li,and Jianyu Yang,Majorizeminimization basedsuper-resolution method for radar forward-looking imaging,”in IGARSS 2020-2020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IEEE,2020,pp.3188–3191”提出了一种将复杂的L1范数近似为更简单的L2范数的MM方法。MM方法通过寻找目标函数的一个上带函数,通过多次迭代来近似目标函数。该方法虽然有效解决了L1范数不可微的数学问题,但矩阵求逆较为复杂,为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了较大的运算负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最小化的雷达前视成像快速超分辨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雷达前视成像快速超分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方位回波卷积模型建立,
设机载雷达平台以恒定速度v沿着y轴方向匀速飞行,雷达天线以角速度ω扫描斜前视区域,平台的飞行高度为H,平台和目标P的初始斜距为R0,在t时刻,平台与目标的距离历史R(t)表示为:
其中,θ和β分别表示目标相对于机载雷达平台的方位角和俯仰角;
雷达通过发射大时间带宽积的线性调频信号,以获取目标原始回波,获得的原始回波经过距离维脉冲压缩和距离走动校正,回波信号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3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