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口牙列数据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7334.2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3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创;牛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3/00 | 分类号: | A61C13/00;A61C19/04;A61C19/05;G16H5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张树朋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口牙列 数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口牙列数据的使用方法,包括:对当前患者进行咬合记录制取,并在咬合记录上进行标记,获得第一美学数据;使用扫描仪扫描上下颌模型以及咬合记录,生成第一3D数据;将历史全口牙列数据作为参考模板,与第一3D数据进行匹配,基于所述当前患者的设计要求,对匹配结果进行调整,获得所述当前患者的牙列设计结果,然后根据设计软件以及桥架设计规则设计桥架其他常规部分。本发明将种植桥架制作的整个制作过程,包括临床操作的过程进行了优化;同时,把设计软件里以往设计好的上下牙列咬合数据作为参考模板保存。设计时,将第一3D数据导入设计软件中,初步形成桥架的雏形后,再根据患者的牙弓外形稍加调整,即可完成制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义齿修复领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口牙列数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种植修复中的桥架制作方法是,将在有咬合记录的模型扫描成3D 数据后,导入设计软件内,先制作基台,再用杆卡将基台相连;然后在杆卡上手动添加基牙,然后完成整体桥架的制作。
此种制作方法的缺点是,第一,要求制作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需要考虑上下颌咬合关系、上下牙合曲线、冠根冠根分界线、及前牙美学等,将上述修复要素综合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桥架;第二,制作过程中手动添加基牙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增加的过程,这个过程耗时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口牙列数据的使用方法,减少整体桥架的制作的流程,缩短了整体桥架的制作时间,降低制作难度,提高了桥架制作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口牙列数据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对当前患者进行咬合记录制取,并在咬合记录上进行标记,获得第一美学数据;
S2:使用扫描仪对当前患者的上下颌模型以及咬合记录进行扫描,生成第一3D数据;
S3:整合第一3D数据并导入到设计软件中;
S4:将历史全口牙列数据作为参考模板,与第一3D数据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基于所述当前患者的设计要求,对匹配结果进行调整,获得所述当前患者的牙列设计结果;
S5:基于设计软件以及所述牙列设计结果,对牙冠进行回切,生成桥架基牙;
S6:基于所述设计软件以及桥架设计规则,生成桥架穿龈;
S7:检查桥架上的种植体螺丝空开口,确认桥架上的种植体螺丝空开口与种植体上的螺丝匹配后,基于桥架基牙以及桥架穿龈,生成完整桥架;
S8:基于完整桥架,生成桥架的第二3D数据。
优选的,当咬合记录上,缺乏第一美学数据时,基于当前患者的历史对照数据,获得第二美学数据,并将第二美学数据转移到咬合记录上。
优选的,所述S1,还包括:
基于第一美学数据,获得当前患者的第一牙弓曲线以及牙弓曲线对应的第一牙弓数据;
将第一牙弓数据与标准牙弓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当前患者的牙弓外形是否为标准牙弓外形;
当第一牙弓数据与标准牙弓数据的差异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判定基于标准牙弓数据对当前患者的第一牙弓曲线进行修整,生成第二牙弓曲线。
优选的,当第一牙弓数据与标准牙弓数据的差异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判定基于标准牙弓数据对当前患者的第一牙弓曲线进行修整,获得第二牙弓曲线,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牙弓数据与标准牙弓数据的对比结果,确定当前患者的牙弓异变曲线的位置,同时,标定牙弓异变曲线的首尾定位点,作为第一调节点;
基于当前患者的上下颌模型,获取牙弓变异曲线上的第一牙齿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7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