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锂电池热动力学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1821.4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6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周刚;孔阳;刘洋;杨思琪;马雨;李玉莹;孙彪;徐翠翠;李润之;陈旭;张阳;张艺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78 | 分类号: | G01R31/378;G01R31/392;H01M10/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锂电池 动力学 实验 装置 | ||
1.一种多功能锂电池热动力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电控箱(2)、热蔓延模块(3)、多刺激耦合驱动模块(4)、锂电池实验罐(5)、罐外锂电池实验组件(6)和热电偶组件(7);
所述热蔓延模块(3)包括热蔓延锂电池安置槽(31)和水平挤压装置(32),所述热蔓延锂电池安置槽(31)采用镂空长条盒结构,内置有一根加热棒(8)和若干节锂电池(9),加热棒(8)与若干锂电池(9)一起并列贴合竖向安置成一列并位于端部实现热传递,水平挤压装置(32)能从另一端挤压锂电池(9)实现从无形变线性接触到微形变横向水平挤压,在加热棒(8)、若干锂电池(9)与热蔓延锂电池安置槽(31)之间设置有隔离板;
所述多刺激耦合驱动模块(4)包括耦合驱动锂电池槽(41)和针刺组件,所述耦合驱动锂电池槽(41)内置有一根加热棒(8)和一节锂电池(9),加热棒(8)、锂电池(9)并列贴合竖向安置并在两侧设有锂电池夹紧板,所述针刺组件能为耦合驱动锂电池槽(41)内的锂电池(9)提供针刺刺激;
所述锂电池实验罐(5)内底部配置有罐内模块安装座,能用于同时安装热蔓延模块(3)和耦合驱动锂电池槽(41),且针刺组件安装在锂电池实验罐(5)外;
所述罐外锂电池实验组件(6)包括高速摄影设备、罐外模块安装座(61)、固定在罐外模块安装座(61)旁的调节螺杆(62)和沿调节螺杆(62)杆身上下间隔设置的火焰高度测板(63),火焰高度测板(63)远离调节螺杆(62)的一端设有测试火焰温度的罐外热电偶(631),罐外模块安装座(61)能用于同时安装热蔓延模块(3)和耦合驱动锂电池槽(41);
所述热电偶组件(7)包括安设在每一节锂电池(9)正极、负极、中间处的温度传感器贴片,从而能监测热蔓延模块(3)内或多刺激耦合驱动模块(4)内的锂电池(9)温度演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锂电池热动力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组件包括底座(42)、安装在底座(42)上的伺服电机(43)和通过钢针夹具(44)安装在伺服电机(43)直线轴上的钢刺(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锂电池热动力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实验罐(5)包括圆筒状的罐体(51)、均位于罐体(51)上的安全阀(57)、若干个气体进出口(52)、电动球阀(53)、真空表(54)和测量罐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56),所述罐体(51)两端设有罐盖(511)进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锂电池热动力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1)在对应针刺组件钢刺(45)的穿孔位置处配备有针刺密封装置(55),所述针刺密封装置(55)包括罐体针刺接头(551)、罐体针刺压紧帽(552)、锥形密封套(553)和调节垫(554),所述罐体针刺接头(551)内端固定在罐体(51)上、外端与罐体针刺压紧帽(552)螺纹安装,锥形密封套(553)的锥形端伸入罐体针刺接头(551)内部通孔,锥形密封套(553)的圆柱端与罐体针刺压紧帽(552)内壁通过调节垫(554)隔离,所述调节垫(554)与锥形密封套(553)端面配备有氟胶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锂电池热动力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出口(52)配备有集气装置,所述集气装置包括金属管和耐高温集气袋,所述金属管采用长度为2m~2.5m、内径为3mm~4mm的无缝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锂电池热动力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内模块安装座、罐外模块安装座(61)的尺寸、造型、材质均一致且均螺栓安装有模块安装柱(10),模块安装柱(10)能同时安装热蔓延锂电池安置槽(31)、耦合驱动锂电池槽(41),且对应安装耦合驱动锂电池槽(41)一侧中间部设有供钢针(45)穿过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18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