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装置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4689.2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4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雷平;王聪琳;郭梦甜;韩召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93 | 分类号: | C12N5/0793;C12M3/00;C12M1/00;C12M1/34;C12Q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细胞 打击 模型 装置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装置及其应用,属于测试用样品的制备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先将目标细胞传代后进行贴壁培养;步骤2对贴壁培养得到的传代细胞使用打击板进行细胞打击;步骤3观察细胞的存活情况。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细胞打击装置,包括一面设有凸起的打击面的打击板、高度测量仪以及承接底座,高度测量仪设置有高度刻度,承接底座设置于打击板的正下方,承接底座内设有样本槽以放置样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体外实验模型中的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及一种细胞打击装置,本方法施力稳定、细胞受力均匀,本装置易于清洗,不会对细胞进行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试用样品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45岁以下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临床TBI患者的特殊性,动物模型(特别是啮齿类动物模型)已被开发,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力学机制,以及由撞击引发的分子级联反应,但体外模型可以实现高通量药物筛选,成本更低,因此是TBI研究中更受欢迎的替代方案。目前的体外模型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细胞划痕实验是目前TBI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体外实验模型,然而划痕实验模型中存在细胞受力不稳定,导致细胞受损程度不均一等情况,难以保证实验良好的重复性。对于TBI体外模型目前缺乏操作简便、确保实验准确性的打击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装置及其应用,针对体外贴壁培养的细胞、依靠重力完成,以完善TBI领域体外研究模型的不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目标细胞传代后进行贴壁培养;
步骤2对贴壁培养得到的传代细胞使用打击板进行细胞打击;
步骤3观察细胞的存活情况。
其中,所述步骤1中贴壁培养至传代的目标细胞的细胞密度为50%。
其中,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在细胞打击前冲洗贴壁培养的传代细胞并弃去培养基。
其中,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测量打击板距离细胞培养容器的底部的高度作为打击高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胞打击装置,包括一面设有凸起的打击面的打击板、高度测量仪以及承接底座,所述高度测量仪设置有高度刻度,所述打击板设置于高度测量仪一侧,所述承接底座设置于打击板的正下方,所述承接底座内设有样本槽以放置样本。
其中,所述高度测量仪包括一组相对侧开有轨道槽的测量柱以及与测量柱相连的测量柱底座,所述打击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于轨道槽中。
其中,所述打击板的一侧设置有圆环状凸台以连接设有打击面的打击头,所述打击头的内壁和圆环状凸台的外壁设有相匹配的螺纹。
其中,所述打击面为光滑平整面。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在创伤性脑损伤体外实验模型中的用途。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胞打击装置在创伤性脑损伤体外实验模型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的体外贴壁细胞打击模型,本方法可重复性高,便于重复操作,施力稳定、细胞受力均匀。
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细胞打击装置,该装置操作简便,本装置易于清洗,不会对细胞进行污染,可以进行后续实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4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