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6119.7 | 申请日: | 202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0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司崇殿;关海中;肖少林;孟凡江;关建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林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蔡浩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煤基固废 制备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煤基固废资源利用技术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所述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煤基固废加工处理:将矿区的废弃煤矸石采集运输至工厂,依次进行破碎和煅烧,得到煤矸石原料;S2、建筑垃圾加工处理:将废弃的建筑垃圾通过颚式破碎机破碎并烘干,得到建筑垃圾原料;S3、原料的混合配比:将步骤S1得到的煤矸石原料、步骤S2得到的建筑垃圾原料同粉煤灰、水泥、生石灰和石膏按照一定的质量配比加入搅拌装置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S4、加水混制备。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具有充分利用废弃物,填筑材料流动性优良,填筑稳定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基固废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如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物,严重污染水、空气和土壤,是亟需治理的重大污染源。因此,创新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是解决其环境污染问题的治本之策。
在利用煤矸石作为路基填筑材料时,现有的多为直接将煤矸石破碎后用于路基填筑,但由于煤矸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且铺设填筑时,对其铺设的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工艺要求较为严格和复杂。
而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其处理方式多为直接用于路基层的填筑,填筑时需要多次压实处理,处理繁琐,且一旦压实不牢靠,后期容易出现局部下渗,导致路面不平损坏。
需要对利用煤矸石和粉煤作为填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制备填筑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可以简化填筑铺设工艺和铺设要求,且铺设更加牢固稳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废弃物,填筑材料流动性优良,填筑稳定可靠的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煤基固废加工处理:将矿区的废弃煤矸石采集运输至工厂,依次进行破碎和煅烧,得到煤矸石原料;
S2、建筑垃圾加工处理:将废弃的建筑垃圾通过颚式破碎机破碎并烘干,得到建筑垃圾原料;
S3、原料的混合配比:将步骤S1得到的煤矸石原料、步骤S2得到的建筑垃圾原料同粉煤灰、水泥、生石灰和石膏按照一定的质量配比加入搅拌装置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
S4、加水混制备:按照一定的水灰比将水注射到步骤S3中的搅拌装置中,与混合原料进行充分搅动,得到填筑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建筑垃圾为水泥块、砖头、瓷砖等。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质量配比,煤矸石原料:建筑垃圾原料:粉煤灰:水泥:生石灰为20%:20%:30%:15%:15%。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石膏质量比为煤矸石原料、建筑垃圾原料、粉煤灰、水泥和生石灰的总质量的3%~5%。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水灰比为0.6。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搅拌装置为发泡机,所述步骤S4中水还添加了发泡倍数为40倍的发泡剂,所述发泡剂的添加量为步骤S4水的用量1.5%~2%。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煤基固废制备填筑材料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林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林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6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稻鱼共生在调节黄颡鱼肠道菌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