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38362.2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5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彭县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司特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0;H02J7/02;H02J7/35;H02J13/00;H04L67/12;H04L67/10;G06N3/04;G06N3/063;G06F16/25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99 | 代理人: | 朱玉珍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云端 数据 矫正 ups 电源 控制系统 | ||
1.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UPS模块:所述UPS模块包括模组化的UPS电源,且UPS电源之间采用局域网相互电性连接,且UPS电源的内置有数据传输芯片;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定电源和非稳定电源,且电源模块和云端数据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充电控制系统和放电控制系统,且充电控制系统和放电控制系统均和UPS电源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集成有非稳定电源控制电路;
数据模块:所述数据模块包括云端A系统和云端B系统,所述云端A系统和云端B系统均内置有AI学习芯片;
所述数据模块的云端A系统为远程服务器,所述数据模块的云端B系统为本地数据服务器,且云端A系统和云端B系统二者数据电性连接,所述UPS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均和数据模块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云端A系统内置的AI学习芯片的学习算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所述云端B系统也内置电性连接有AI学习芯片,且B系统内置的AI学习芯片采用MADlib学习库,且MADlib学习库通过To-SQL连接至SQL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A系统和云端B系统之间采用无线数据连接,且云端A系统和云端B系统为云端B系统数据上传至云端A系统,并且云端B系统的实时数据优先级高于云端A系统,云端A系统的存储数据优先级高于云端B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电源采用市电和独立电,所述非稳定电源包括光电、风电、新能源电,且非稳定电源的电路中增加稳压电路和储能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系统和稳定电源、非稳定电源之间相互电性连接,且充电控制系统的数据和云端A系统、云端B系统之间相互传输,所述放电控制系统的数据和云端A系统、云端B系统之间相互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A系统内置的AI学习芯片采用大数据神经算法计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稳定电源、非稳定电源充、放电控制系统的稳定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A系统内置的AI学习芯片的数据为UPS的电路理化参数,包括线上及线下的UPS运行电压电流、运行负载、UPS供电参数、UPS外接电路参数、市电及非稳定电源的电路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A系统内置的AI学习芯片的学习算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B系统也内置电性连接有AI学习芯片,且B系统内置的AI学习芯片采用MADlib学习库,且MADlib学习库通过To-SQL连接至SQL数据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端数据矫正的UPS电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B系统也内置的AI学习芯片数据源为本地状态的线下的UPS运行电压电流、运行负载、UPS供电参数、UPS外接电路参数、市电及非稳定电源的电路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司特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司特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83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