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聚琼脂糖溶胶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842462.2 申请日: 2022-07-18
公开(公告)号: CN115927504A 公开(公告)日: 2023-04-07
发明(设计)人: 张春毅;侯艳平;何雄飞;产竹华;谢化宏;郑松春;王斐 申请(专利权)人: 蓝脑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P19/04 分类号: C12P19/04;C12P19/14;C08B37/12;A61K8/73;A61L26/00;A61Q19/00
代理公司: 厦门荔信律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82 代理人: 赖秀华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炬高新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琼脂 溶胶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人体护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聚琼脂糖溶胶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低聚琼脂糖溶胶在常温下为不透明半流动胶体形态或凝固胶体形态,聚合度n为2~10000,如此特殊形态和特定聚合度的低聚琼脂糖溶胶,使得该聚合物具有优异的保湿能力和促进微创伤口愈合能力。在化妆品中可作为保湿功效成分,无论是在湿度较高环境还是干燥环境中,均具有优异的保湿效果,且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中丝聚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医用敷料领域中可作为皮肤敷料,促进微创伤口愈合。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低聚琼脂糖溶胶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体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聚琼脂糖溶胶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琼脂又称为琼胶、洋菜、燕菜、冻粉,主要存在于江篱、石花菜等红藻的细胞壁中,是一种大分子亲水性多糖。从琼脂结构上来看,其由(1,3)-O-β-D-半乳糖和(1,4)-O-3,6-内醚-α-L-半乳糖交替组成的线形链状分子。

近年来,琼脂主要被应用于食品行业和作为微生物培养基。由于琼脂多糖的分子量较大,其应用领域相对较为局限。为了拓宽海洋经济红藻多糖的高值化利用效益,常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多糖进行改造。研究学者采用了不同方法对琼脂进行水解来获得相对分子量较低的超低聚糖或琼胶寡糖,其中最常用的水解方法有酸解法和酶解法。

酸解法是一种传统的降解琼胶的方法,酸能作用于琼脂的α-(1,3)糖苷键,生成的产物为以β-D-半乳糖为非还原性末端和以3,6-内醚-α-L-半乳糖为还原性末端的超低聚糖或琼胶寡糖。酸解法的反应条件剧烈,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所得产物均一性较差,且存在产物分析和回收难等问题,同时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酸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酶解法是一种采用琼胶酶对琼脂进行降解的方法。琼胶酶是一类重要的海藻多糖降解酶,能够催化琼脂的糖苷键发生断裂。根据琼胶酶裂解糖苷键的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α-琼胶酶和β-琼胶酶,目前所研究的琼胶酶中,以β-琼胶酶居多。β-琼胶酶能水解琼脂糖的β-(1,4)糖苷键,生成以β-D-半乳糖为还原性末端和以3,6-内醚-α-L-半乳糖为非还原性末端的超低聚糖或琼胶寡糖。

琼脂多糖是一种中性多糖,其结构单元内含有大量的羟基,可以与水分子结合,表现出一定的吸湿性。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酶解法或酸解法将琼脂多糖降解为相对分子量低的超低聚糖(聚合度一般为10~30)或琼胶寡糖(聚合度一般为4~10)时,随着糖苷键的断裂,进一步释放出大量游离羟基,有利于与水分子结合,增强了其吸水性能,但同时,多糖分子的网状结构被破坏,形成结构松散的短链状结构,使其保水性有所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采用现有的酸解法和酶解法对琼脂进行降解所得超低聚糖或琼胶寡糖的保水性较弱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常温下为不透明半流动胶体形态或凝固胶体形态的特殊形态的低聚琼脂糖溶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低聚琼脂糖溶胶既有类似于琼脂多糖一样的网状结构,极易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水膜,同时又含有小分子琼胶寡糖,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够被有机体吸收利用。其不仅具有优异的保水吸湿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微创伤口愈合,使其在化妆品领域和医用敷料领域中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

具体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低聚琼脂糖溶胶,其中,所述低聚琼脂糖溶胶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且其常温下为不透明半流动胶体形态或凝固胶体形态,

其中,n为2~10000,n为2~1000的占比为1~5%,n为1001~4000的占比为20~50%,n为4001~7000的占比为20~50%,n为7001~10000的占比为4~5%,所述低聚琼脂糖溶胶的重均分子量Mw为5×105~6×105g/mol。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低聚琼脂糖溶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脱色:采用漂白剂对琼脂粉进行脱色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脑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蓝脑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2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