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3759.9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0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童碧海;王英杰;付天凌;田勇攀;姚永林;樊友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侯晔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光 机电 磷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磷光材料的结构通式如式(I):
式中,R1为氢原子、氟原子、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氟代烷基;R2为取代苯基、取代咔唑基或取代二苯胺基,取代苯基中的取代基为氢原子、氟原子、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氟代烷基,取代咔唑基或取代二苯胺基中的取代基为氢原子、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氟代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磷光材料的发光波长为590纳米-650纳米。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当R2为取代苯基时,在1-氯酞嗪衍生物中添加取代苯硼酸或取代苯硼酸酯,同时在碱A、催化剂A和溶剂A的存在下反应一段时间得到酞嗪类配体;
(2)当R2为取代二苯胺或取代咔唑时,在取代二苯胺或取代咔唑中添加碱B和溶剂B,然后加入1-氯酞嗪衍生物,反应一段时间得到酞嗪类配体;
(3)将步骤(1)或(2)得到的酞嗪类配体与铱原料、溶剂C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得到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反应体系中各物料的摩尔份数为:
其中,所述的碱A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醋酸钠、醋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A包括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醇、甲醇、水、苯、甲苯、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催化剂A包括醋酸钯、Pd(PPh3)4、Pd(PPh3)2Cl2或Pd(dppf)Cl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氮气保护下,反应温度为50~150℃,反应时间2~24小时;所述1-氯酞嗪衍生物与取代苯硼酸或取代苯硼酸酯的摩尔比为1:(1~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反应体系中各物料的摩尔份数为:
其中,所述的碱B包括丁基锂、氢化钠、氢化钾、叔丁醇钾、叔丁醇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B包括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步骤(2)中,在氮气保护下,反应温度为0~180℃,反应时间为2~24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3含位阻基团的酞嗪类三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反应体系中物料的摩尔份数为:
其中,所述的铱原料包括三氯化铱、三(乙酰丙酮)铱、三(四氢噻吩)三氯化铱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碱C包括乙酸钠、乙酸钾中的一种或混合物;所述的溶剂C包括水、乙氧基乙醇、甲氧基乙醇、甘油、二甘醇、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十氢萘、邻二氯苯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氮气保护下,反应温度为50~200℃,反应时间为10~36小时。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红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材料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37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