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62622.X | 申请日: | 202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69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萍;邢颖;刘永贤;江泽普;廖青;黄太庆;陈锦平;梁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C09K17/40;C12N1/20;C09K101/00;C12R1/025 |
代理公司: | 广西咕咕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37 | 代理人: | 苗计伟 |
地址: | 530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土壤水 溶态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作物富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在富硒土壤地区按30‑40kg/亩的施用量施用土壤调理剂,所述土壤调理剂由反硝化无色杆菌干粉、氨基酸和稻壳生物炭按1:5:17.5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本发明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通过在土壤中施用由反硝化无色杆菌干粉、氨基酸和稻壳生物炭制备而成的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富硒土壤中水溶态硒的含量,帮助玉米富硒降镉,为天然富硒区土壤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及天然富硒区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富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硒(Se)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生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虽然微量元素硒能对人体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摄入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健康风险,故其在微量元素的研究与应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硒的摄入量在全球分布是极不均匀的,所以如何对天然富硒区土壤中的硒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将富硒土壤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硒在土壤中的含量、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是影响植物硒累积的决定性因素,普遍将两者形态划分为:水溶态、交换态、酸溶态(碳酸盐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土壤有效硒一般主要包括水溶态硒和交换态硒。通过对土壤硒价态的研究表明,水溶态硒和交换态硒中均存在Se4+和Se6+。
发明人通过对广西富硒土壤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富硒土壤中水溶态硒的含量,帮助玉米富硒降镉,为天然富硒区土壤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及天然富硒区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其可以提高富硒土壤中水溶态硒的含量,帮助玉米富硒降镉,为天然富硒区土壤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及天然富硒区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在富硒土壤地区按30-40kg/亩的施用量施用土壤调理剂,所述土壤调理剂由反硝化无色杆菌干粉、氨基酸和稻壳生物炭按1:5:17.5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反硝化无色杆菌干粉制备方法为:将反硝化无色杆菌菌株GPB1-5按1.5‰的接种量接种到LB培养液中,混合均匀,55℃下无氧发酵培养2-3d,离心,收集菌泥,冷冻干燥得到所述反硝化无色杆菌干粉。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反硝化无色杆菌菌株GPB1-5分类学名为 Achromobacterdenitrificans,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344。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稻壳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的稻壳,洗净后烘干至恒重,粉碎过20-40目筛,在无氧的条件下升温至300-500℃,维持该温度条件下热裂解4-6h,自然冷却至室温,清水冲洗后烘干至恒重,粉碎过100-200 目筛,得到所述稻壳生物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提高富硒土壤水溶态硒的方法,通过在土壤中施用由反硝化无色杆菌干粉、氨基酸和稻壳生物炭制备而成的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富硒土壤中水溶态硒的含量,帮助玉米富硒降镉,为天然富硒区土壤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及天然富硒区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2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西瓜ClmiR159-3P及其前体基因的应用
- 下一篇:注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