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感知中埋式复合橡胶止水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65785.3 | 申请日: | 202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祝刚;方建平;张孟喜;石小艺;陈慧铭;范中晶;曾俊雄;毛应随;彭嘉诚;马垢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衢州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知 中埋式 复合 橡胶 止水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感知中埋式复合橡胶止水带。该止水带基于在渗漏水发生时,止水带位置的温度显著降低的基本原理,利用温感光纤,感知渗漏水的发生并预警,从而做到提前预防渗漏水。止水带主体部分由三元乙丙橡胶、钢板、反应性丁基橡胶腻子组合而成,大大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保证了止水带的防渗止水效果,应用前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渗止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自感知中埋式复合橡胶止水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隧道修建而成。由于明挖法具有经济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等优点,条件允许时多采用明挖法进行修建。隧道所处工程环境复杂,在施工和服役阶段,容易产生渗漏水病害。而发生在变形缝处的渗漏水占明挖隧道渗漏水的43%,成为明挖隧道防渗止水的薄弱部位,渗漏水问题极为严重,威胁隧道结构的安全与正常运营。
目前,明挖隧道变形缝处预防渗漏水的方法多为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与背贴式止水带相结合,常见的其他止水带形式有CB型橡胶止水带、CP型橡胶止水带等,该类止水带防水失效的主要原因有: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不足,易产生滑移,地下水沿混凝土与止水带间的空隙渗流,从而发生渗漏;橡胶材料易老化,降低防水效力,从而导致渗漏水;止水带变形能力弱,在变形缝发生不均匀沉降、拉伸、压缩等变形时,止水带被破坏,从而导致渗漏;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止水带偏移或者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留下渗水通道等等。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止水带结构,能适应变形缝处的不同变形工况,同时要与混凝土要较强的结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自感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止水带的缺陷,提供一种自感知中埋式复合橡胶止水带,适用于隧道变形缝处,可自感知隧道渗漏水。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感知中埋式复合橡胶止水带该止水带主体部分由三元乙丙橡胶、钢板、反应性丁基橡胶腻子组合而成;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构成止水带的变形区,呈梅花状,以适应较大的变形;所述钢板伸入三元乙丙橡胶两侧内部,钢板覆有反应性丁基橡胶腻子,构成止水带的翼缘部分,反应性丁基橡胶腻子可与混凝土发生反应,形成紧密的粘结层,可大大增强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所述钢板最外侧开孔,便于止水带的安装。
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下部设有中空凸勒,所述凸勒内安装温感光纤,对隧道渗漏水有自感知效应。所述凸勒外侧开孔,以便地下水与温感光纤接触;凸勒有一定的强度,可保证温感光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被破坏,同时,凸勒可进一步加强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
该止水带在使用过程中,需对光纤通电流以加热,当有渗水发生时,光纤温度显著降低,即可感知渗漏水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在止水带凸勒中设置温感光纤,使止水带拥有对渗漏水的自感知能力,大大提高了对渗漏水的预知及控制能力;
2.本发明从止水带本身设计条件出发,解决因止水带与混凝土粘结不牢、止水带变性能力差导致的防水失效问题,从而加强变形缝处的防水效果控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止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隧道变形缝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凸勒结构细部图。
图中:1.三元乙丙橡胶,2.钢板,3.反应性丁基橡胶,4.凸勒,5.温感光纤,6.变形缝,7. 凸勒处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结合以下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衢州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衢州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5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硅聚酯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