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化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69017.5 | 申请日: | 202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闫鑫雨;刘毅;谭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0;E21D11/00;E21D11/10;E21D11/20;F42D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何全陆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 断面 隧道 侧壁 导坑 机械化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开挖左、右侧上导洞的岩体;S2、洞身内部采用超前中管棚支护和超前小导管支护;S3、开挖左、右侧中导洞的岩体;S4、开挖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导洞的岩体;S5、开挖位于下部导坑的岩体;S6、隧道形成上下三层结构,上中下三台阶采用三臂凿岩台车同时钻孔,爆破时首先爆破上台阶,出渣支护喷射混凝土,再爆破中下台阶,再出渣支护喷射混凝土。基于两道竖向临时支撑,取消临时横撑,隧道分为三层开挖,配置两台三臂凿岩台车钻孔,在保证隧道围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隧道开挖工效,且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化施工效率,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双向八车道公路隧道通常采用超大断面设计,超大断面隧道建设过程中,其支护结构受力更加复杂,施工方法更为多样化;现有多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支护,但是受多道临时支撑结构尺寸限制,隧道单个掌子面开挖高度受限;无法采用大型机械施工,工序交叉多,施工进度慢,而且临时支撑多,临时支撑拆除时围岩变形大、安全风险高,限制了机械化施工效率,不能达到提高隧道开挖工效,保障隧道安全快速贯通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超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化施工方法,其可有效提高隧道开挖工效,缩短工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超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开挖左、右侧上导洞的岩体;
S2、洞身内部采用超前中管棚支护和超前小导管支护;
S3、开挖左、右侧中导洞的岩体;
S4、开挖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导洞的岩体;
S5、开挖位于下部导坑的岩体;
S6、隧道形成上下三层结构,上中下三台阶采用三臂凿岩台车同时钻孔,爆破时首先爆破上台阶,出渣支护喷射混凝土,再爆破中下台阶,再出渣支护喷射混凝土。
其中,
所述隧道内设置两道竖向临时支撑,形成两侧导洞以及中导洞。
所述S1步骤前,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所述超前中管棚支护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加工制作而成,环向间距40cm,搭接长度不小于2m,外插角1~3°,布设在拱顶范围。
所述S2步骤中,支护的径向锚杆采用自进式锚杆,初支采用钢架以及钢纤维喷射混凝土。
所述S6步骤中,上下台阶台车两次定位两次钻孔,上下台阶钻孔作业时,台车均位于下台阶位置,上台阶钻孔完成后,移动台车位置,台阶长度控制在8m以内。
所述S6步骤中,上下台阶台车两次定位两次钻孔,上台阶钻孔时,台车位于上台阶,下台阶钻孔时,台车位于下台阶;台阶长度应大于20m。
所述隧道内的左、右侧导坑前后距离不小于15m,导坑与中间土体阶梯同步施工时,导坑应超前30m~50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超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化施工方法结构设计合理,基于两道竖向临时支撑,取消临时横撑,隧道分为三层开挖,先上层,后下层,配置两台三臂凿岩台车钻孔,在保证隧道围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隧道开挖工效,且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化施工效率,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90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