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防巡检灭火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69621.8 | 申请日: | 202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12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鲍明松;孙洪秀;宋萌萌;刘文涛;段立夫;王忠刚;徐亚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兴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A62C31/03;A62C31/28;A62C37/00;G08B17/06 |
代理公司: | 青岛锦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3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巡检 灭火 机器人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消防巡检灭火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组件,在移动底盘组件上设置有消防巡检组件和用于收放水带的卷水带组件;所述卷水带组件包括壳体,在壳体朝向底盘本体尾部的方向设置有水带卷放口,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收卷管,在收卷管的外壁上缠绕水带;在壳体的水带卷放口处设置有水带主动释放轴,水带主动释放轴和收卷管均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水带主动释放轴的上方平行设置有从动轴,从动轴与带动其上下移动的间隙调整机构连接。本发明机器人后部携带有卷水带组件,可在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控制与消防水炮连接的水带释放,进而方便与增压装置快速连接,极大缩短消防灭火的前期准备时间,从而可在火情初发阶段,即能实现迅速喷水灭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灭火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带卷水带并能够进行收放的消防巡检灭火机器人,以及该机器人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消防灭火机器人越来越多的代替人工进行灭火。然而,现有消防灭火机器人大多都是在发现火情后,进入到相应位置,进行喷射干粉或喷水灭火。对一些易发生火情的电厂或其他场所,无法实现巡检功能。而且,现有消防灭火机器人在发现火情后,需要通过进水口外连消防水带,操作复杂。如果消防灭火机器人距离消防栓较远,还需要配合出动消防车。再者,消防水带在铺设的时候,需要边放卷,边铺设,耗费时间较多。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消防巡检灭火机器人,以及该消防巡检灭火机器人的工作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消防巡检灭火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组件、消防巡检组件和用于收放水带的卷水带组件;
所述移动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本体,在底盘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履带模块,在底盘本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履带模块行进和转向的动力模块;
所述消防巡检组件和卷水带组件均安装在底盘本体上,其中卷水带组件处于底盘本体的后部;
所述消防巡检组件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消防水炮,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消防水炮安装在底盘本体的前部;
所述卷水带组件包括壳体,在壳体朝向底盘本体尾部的方向设置有水带卷放口,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收卷管,收卷管的内部中空,在收卷管的外壁上缠绕水带;在收卷管的内部中心轴向设置有第一水管段,第一水管段的一端封闭,第一水管段的另一端与弯头相连通,弯头安装在壳体的一侧壁上;所述弯头通过第二水管段与消防水炮相连通;在第一水管段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连接管头,在收卷管的侧壁上对应连接管头处还设置有缺口,水带的一端从缺口中穿过,并与连接管头相连接;
在壳体的水带卷放口处设置有水带主动释放轴,水带主动释放轴和收卷管均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水带主动释放轴的上方平行设置有从动轴,在水带主动释放轴和从动轴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水带的间隙,水带的另一端从间隙中穿过;所述从动轴还与带动其上下移动,进而调整间隙距离的间隙调整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滑轨,滑轨安装在从动轴的两端,呈竖向布置,在从动轴的端部设置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块;从动轴的端部还与气缸或液压缸的缸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和离合器,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离合器传动连接,离合器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链条或第一传动皮带与收卷管的一端传动连接,离合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链条或第二传动皮带与水带主动释放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在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手摇驱动轮,手摇驱动轮通过第三传动链条或第三传动皮带与收卷管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手摇驱动轮与驱动管相连接,在壳体的侧壁对应位置处还设置有通孔,驱动管从通孔中穿过,驱动管的中心设置有与摇把相适配的插接孔。
优选的,在壳体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摇把固定件,所述摇把固定件包括便于摇把一端插入的圆柱套管,圆柱套管水平布置,在圆柱套管的斜上方位置处设置有便于摇把另一端卡入的U型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兴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兴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96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