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联环境下前方事故车辆的跟驰车辆最优换道控制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83974.3 | 申请日: | 202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40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华;王昌胜;丁恒;吴文佑;张小旗;朱文佳;雍海风;孙婷;刘嘉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G08G1/0967;G08G1/1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 前方 事故 车辆 最优 控制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联环境下前方事故车辆的跟驰车辆最优换道控制方法及应用,适用于网联环境下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辆的换道控制,该网联环境为道路上行驶的所有车辆均为网联自动驾驶车辆,该方法以事故发生后车辆换道时在行驶方向上的行驶距离之和最小为控制目标,以最小安全距离和换道完成时间为约束条件,构建换道可行点的优化选择模型,从而求解出车辆的最优换道点。本发明能有助于高速公路事故点上游的车辆顺畅地通过事故影响区,从而能避免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管控领域,具体是一种网联环境下前方事故车辆的跟驰车辆最优换道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高速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当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点上游车辆需换道来避开事故点。由于高速公路是一个高指标、线性、完全封闭的道路,驾驶员通常无法预测前方的障碍物,当驾驶员发现行驶方向前有问题时,由于车辆自身的速度太高,常常不能及时换道,从而引发“二次事故”。高速公路上的二次事故与第一次交通事故直接相关,而且二次事故造成的后果往往比第一次交通事故更严重,它的影响要比第一次事故的影响大得多。为了避免出现二次事故的重大伤害,需要合理协调事故点上游车辆换道位置。现有的研究中,多数均假设车辆匀速换道,且都以单车为研究对象,并未考虑事故点上游车辆换道时协调配合。
随着5G和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车辆正不断网联化和自动化,未来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全部是网联自动驾驶车辆。网联自动驾驶车辆不但可以车辆之间进行相互通信,而且可以与道路上的智能交通设备进行互联以获取道路实时状态信息。因此,网联环境的出现为事故点上游车辆的协同换道提供了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网联环境下前方事故车辆的跟驰车辆最优换道控制方法及应用,以期能在前方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迅速获得其跟驰车辆的最优换道点,帮助高速公路事故点上游的车辆顺畅地通过事故影响区,从而能避免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网联环境下前方事故车辆的跟驰车辆最优换道控制方法,所述网联环境为道路上行驶的所有车辆均为网联自动驾驶车辆,且行驶在单向双车道上;令发生交通事故的车道为事故车道a,则另一车道为目标车道o,其特点在于,所述最优换道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假设前车发生交通事故,则获取前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时刻,记为t1;获取前车交通事故预计的结束时刻,记为t2;获取t1时刻事故点上游的车辆正常行驶时的速度v1;获取t1时刻事故点上游的交通流量,记为Q1;计算t1时刻事故点上游的车辆密度
步骤2利用式(1)计算事故点上游的影响区长度S;
式(1)中,vw为前车交通事故影响下产生的交通波的速度,并由式(2)获得;
式(2)中,C为前车交通事故发生后用于疏散交通的最大通行能力;kC为最大通行能力C所对应的最佳密度;且
步骤3获取t1时刻事故点上游的影响区长度S范围内事故车道a上第i辆车在行驶方向上的位置xa,i(t1),i表示t1时刻事故点上游的影响区长度S范围内事故车道a上的车辆编号,i=1,2,3,…,n,n表示t1时刻事故点上游的影响区长度S范围内事故车道a上的车辆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3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