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夏播大豆大双行密植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0886.6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3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彩龙;吴存祥;宋雯雯;李瑞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创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9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10008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夏播 大豆 双行 密植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夏播大豆大双行密植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的耐密植、丰产性强、适宜机械化作业且符合品种区划布局的大豆品种,包衣剂拌种后直接采用播种机在田间播种,播种机播种铲设置为20cm+60cm;肥料随播种机作业通过施肥铲施入田间;田间管理时注意使用微喷灌进行播后补墒、采用播后封闭除草或后期田间茎叶除草方式进行除草、于苗期和花荚期注意害虫防治;于大豆完熟初期收获。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避免了麦秸处理工序、提高了麦茬大豆的播种质量,使得大豆群体通透性增强、光能利用效率提高,提高大豆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豆种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夏播大豆大双行密植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饲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产大豆自给率严重不足,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在种植面积难以扩大前提下,提高大豆单产成为提升国产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措施。作物生产依靠的是群体,依靠群体发挥增产潜力是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增加大豆群体种植密度,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资源,提高光合生产面积,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荚粒数,从而提高单产。但在种植密度不断增加过程中,随大豆叶面积指数不断增大,群体内部通风透光性能不断降低,植株中下部及弱势分枝光合作用减弱,物质积累速率减慢且衰老加速,影响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密植生产中如果大豆播种质量差,形成“疙瘩”苗,则引起大豆个体生产能力差,从而导致减产。因此,密植条件下优化大豆空间分布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举措。
黄淮海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接近30%,为优质大豆产区,为国内食用大豆安全供给提供了重要保障。该地区大豆的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收获后田间麦秸量大,麦茬较高。大豆播种时极易造成秸秆壅堵,致使大豆播种质量差、大豆播种均匀度、出苗率等均降低,进而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形成。此外,目前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中植株行距一般为等距40cm,种植密度通过株距的变化进行调整。行距较窄也是造成播种铲通过性差、引起秸秆壅堵的主要原因。同时,高密条件下,行距过窄不利于大豆冠层的通透性,造成冠层密闭,不利于大豆中下部籽粒的形成和粒重得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提出优化现有等行距种植模式,在不降低种植密度甚至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条件下扩大行距,降低麦秸壅堵,提高播种质量。同时扩大行距有利于增加大豆冠层通透性,促进中下部叶片受光,提高光能利用率,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大豆产量提高,旨在为粮食稳产保供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夏播大豆大双行密植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用
所述大豆的品种选用包括: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的耐密植、丰产性强、适宜机械化作业且符合品种区划布局的大豆品种;进一步的,杜绝跨区引种;
(2)种子处理
所述种子处理包括:选择籽均匀饱满的大豆种子;在申请中,优选采用大豆种衣剂按方法进行拌种;
(3)播种
所述播种的操作包括:前茬作物收获后,机械播种大豆;
所述播种的行距为20cm+60cm,即第一行大豆与第二行大豆的行间距为20cm,第二行大豆与第三行大豆的行间距为60cm,第三行大豆与第四行大豆的行间距为20cm,第四行大豆与第五行大豆的行间距为60cm,以此循环;
(4)施肥
所述施肥的操作包括:将复合肥施入种有大豆的田间;
所述复合肥用量为150~225kg/hm2;
(5)田间管理
所述田间管理包括灌溉、田间草害防治和田间病虫害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0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扭簧式安全省力型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