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能装置和悬索式跨越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1118.2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夏拥军;葛兆军;李燕雷;赵江涛;苏朝晖;李明;程永锋;孟凡豪;马勇;郝玉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20 | 分类号: | E04H12/20;H02G7/14;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悬索式 跨越 | ||
1.一种吸能装置,用于安装在跨越架的斜拉承载索(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吸能单元和反向力架;
所述反向力架具有可伸缩空间;
所述吸能单元弹性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空间内;
所述吸能单元为弹性吸能结构,沿所述反向力架的伸缩方向布置;
所述吸能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向力架的两端连接;
当所述反向力架伸长时,所述吸能组件被压缩;
当所述反向力架缩短时,所述吸能组件伸长;
所述弹性吸能结构包括通过弹性形变吸能和/或释放能量的结构;
当所述斜拉承载索(13)承受的冲击载荷超过所述吸能单元的弹性形变力时,所述吸能单元通过弹性形变吸收或者释放能量进而降低所述斜拉承载索(13)承受的冲击载荷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单元包括:第一吸能组件和第二吸能组件;
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沿所述反向力架伸缩方向的端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向力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弹簧(6);
所述压力弹簧(6)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反向力架上;
所述压力弹簧(6)均沿所述反向力架的伸缩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弹簧(6)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压力弹簧(6)以所述反向力架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均布,且形成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体(1);
所述弹性体(1)设置于所述反向力架的内部,且所述弹性体(1)的轴线与所述反向力架的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立架包括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第二反向力架组件;
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滑动连接,形成所述可伸缩空间;
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空间内,且随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的滑动而伸缩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包括第一端部压板(3)、后拉板(10)和多个支架杆(7);
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包括第二端部压板(4)、前拉板(9)和多个拉杆(11);
所述前拉板(9)、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和所述后拉板(10)依次平行设置;
所述多个支架杆(7)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后与所述后拉板(10)固定连接;
所述多个拉杆(11)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和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后与所述前拉板(9)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沿所述支架杆(7)的轴线方向相对滑动且形成所述可伸缩空间;
所述吸能单元沿所述支架杆(7)的轴线方向布置,且所述吸能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抵接;
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套设于所述支架杆(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立架还包括中间穿杆(5);
所述中间穿杆(5)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11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摄影测量机载多视立体航空遥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离心泵生产用部件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