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铝低铜锌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2008.8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3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桂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桂源锌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1/08;C09D7/61;C09D7/65;C09D151/00;C09D5/00;C09D133/00;C09D7/63;E04F15/12;E04F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铝低铜 锌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铝低铜锌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锌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Al:3.3%~3.7%;Cu:0.06%~0.12%;Mg:0.035%~0.06%;余量为Zn。本发明的低铝低铜锌合金可用于制备壁薄的铸件,且良品率高,可满足客户对非标锌合金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锌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铝低铜锌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锌合金是以锌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常加的合金元素有铝、铜、镁、镉、铅、钛等。标准GB/T 13818-2009中规定合金牌号为YZZnAl4A、YZZnAl4B、YZZnAl4Cu1和YZZnAl4Cu3的压铸锌合金的Al含量均为3.9%~4.3%,Cu含量≤0.1,或者Cu含量为0.7%~1.1%,或者Cu含量为2.7%~3.3%。
总所周知,锌合金各组分的配比不同时,会对锌合金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合金元素都是铝、铜、锌、铁、镁等元素,但元素组成的用量不同,结合制备工艺及条件的差异,会得到不同性能的合金,诸如6系合金与7系合金,正是由于不同元素的组成、用量、制备工艺及条件所衍生的不同性能合金。
锌合金中,铝是主要成份,能降低熔点,改善铸造性能,增加合金强度,铜可增加硬度和强度,镁可抑制锌合金因杂质而产生的晶间腐蚀,因此合理控制合金成份,是锌合金压铸的关键之一。
标准GB/T 13818-2009中规定了锌合金中铝的含量和锌的含量在某一范围内,但按标准生产出来的锌合金难以满足部分客户对锌合金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锌合金的流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低铝低铜锌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低铝低铜锌合金可用于制备壁薄的铸件。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铝低铜锌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Al:3.3%~3.7%;
Cu:0.06%~0.12%;
Mg:0.035%~0.06%;
余量为Zn。
锌合金中Al的含量一般为3.9%~4.3%,本申请锌合金的Al的含量只有3.3%~3.7%,明显低于一般锌合金的Al含量。因此本申请的锌合金为非标件,只适用于特殊领域的应用。本申请将Al的含量控制在3.3%~3.7%之间,同时将Cu的含量控制在0.06%~0.12%之间,即同时降低锌合金中铝和铜的含量,因此本申请锌合金流动性佳,铸造性能好,可以压铸形状复杂、薄壁的精密件,铸件表面光滑,可进行表面处理,电镀、抛光,熔点低,在385℃熔化。
本申请锌合金中的Al的含量控制3.3%~3.7%之间,可以同时兼顾强度和流动性,流动性好是获得一个完成、尺寸精确、表面光滑铸件的必需条件。铝的含量大于3.7%,锌合金变脆,铝的含量小于3.3%,薄壁的铸件充型困难,冷却时容易破裂。此外,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减少铝的含量来减少Fe2Al5浮渣的产生,保证锌合金中铝组分的精度。
若本申请锌合金中的Cu的含量少于0.06%,则由锌合金制成的铸件抛光难度增加,不易电镀上色,铸件表面纹路粗糙;若本申请锌合金中的Cu的含量大于0.12%,则由锌合金制成的铸件脆性大,难以形成形状复杂、薄壁的精密件。
可选的,Al和Cu的质量比为(3.0~3.5):0.1。
由于锌合金自身存在一定的比重偏析缺陷,在非平衡条件下容易形成三相共晶网状组织,同时合金中亚稳过渡相导致铸造零件尺寸不稳定。本申请将Al和Cu的质量比控制在(3.0~3.5):0.1之间,可以减少合金中粗大树枝状α相的数量,提高合金中细小花瓣状α相的数量,从而提高锌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桂源锌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桂源锌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2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