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Ag+可检出最低值浓度的方法和检测pH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92039.3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4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杜金艳;王超峰;舒琴;徐娜;徐启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B82Y20/00;B82Y30/00;B82Y40/00;G01N21/64;G01N2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杰 |
地址: | 241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硼氮硫 掺杂 量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检测 ag 检出 低值 浓度 ph | ||
1.一种检测Ag+可检出最低值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不同量的Ag+溶液与磷酸盐缓冲溶液和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溶液混合、定容,得到等体积不同Ag+浓度的待测溶液;
(2)将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溶液混合、定容,得到与待测溶液等体积的空白待测溶液;
(3)分别测定各待测溶液和空白待测溶液的在585 nm处的荧光强度和在500 nm处的紫外吸收强度;
(4)建立曲线方程:
以空白待测溶液和待测溶液在585 nm处的荧光强度的差值与空白待测溶液在585 nm处的最大荧光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待测溶液中的Ag+浓度为横坐标,建立荧光发射光谱曲线方程;
以空白待测溶液和待测溶液在500nm处的紫外吸收强度的差值与空白待测溶液的500nm处的紫外吸收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待测溶液中的Ag+浓度为横坐标,建立紫外吸收光谱曲线方程;
(5)测定待检测Ag+的在585 nm处的荧光强度和在500 nm处的紫外吸收强度,然后根据步骤(4)中的荧光发射光谱曲线方程和紫外吸收光谱曲线方程分别计算得到Ag+的可检出最低值浓度;
其中,所述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源、硫源、氮源和硼源溶解于溶剂中进行水热反应,制得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
其中,所述硫源和硼源的摩尔比为1:6;
所述碳源、硫源和氮源均由2,5-二氨基苯磺酸提供,所述硼源由苯硼酸提供;
所述2,5-二氨基苯磺酸的浓度为0. 033-0.33 mol/L;
所述苯硼酸的浓度为0.033-0.33 mol/L;
所述水热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60-220℃,时间为4-10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8-0.20 mol/L,pH为5.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在λmax=520nm处表现出广泛的紫外吸收,激发波长在400~560nm之间变化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均位于605nm处;所述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的尺寸分布范围为2.0~3.6nm。
4.一种检测pH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不同的pH值缓冲溶液分别与纯化的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溶液混合、定容,得到待测溶液;
(2)以与待测溶液等体积的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溶液为空白待测溶液;
(3)分别测定各待测溶液和空白待测溶液的最大荧光强度;
(4)以待测溶液的最大荧光强度和空白待测溶液的最大荧光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pH值为横坐标,建立荧光发射光谱曲线方程;
(5)测定未知pH的待测溶液的最大荧光强度,然后根据步骤(4)中荧光发射光谱曲线方程,计算得到待测溶液中的pH;
其中,所述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源、硫源、氮源和硼源溶解于溶剂中进行水热反应,制得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
其中,所述硫源和硼源的摩尔比为1:6;
所述碳源、硫源和氮源均由2,5-二氨基苯磺酸提供,所述硼源由苯硼酸提供;
所述2,5-二氨基苯磺酸的浓度为0. 033-0.33 mol/L;
所述苯硼酸的浓度为0.033-0.33 mol/L;
所述水热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60-220℃,时间为4-10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溶液为磷酸盐缓冲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2-0.20 mol/L,pH为4.5-12.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和步骤(4)所述的最大荧光强度在17-37℃的温度条件下测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在λmax=520nm处表现出广泛的紫外吸收,激发波长在400~560nm之间变化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均位于605nm处;所述硼氮硫掺杂碳量子点的尺寸分布范围为2.0~3.6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20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铝低铜锌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管道内壁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