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温鼓式刹车制动器及其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3702.1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5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65/827 | 分类号: | F16D65/827;F16D66/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高阳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温 刹车 制动器 及其 试验装置 | ||
一种可降温鼓式刹车制动器及其试验装置,包括刹车器底板、刹车片和制动鼓,刹车器底板上设有送风口和抽风口,送风口与第二送风通道连接,第二送风通道通过连接环与第一送风通道连接,连接环上设有挡污板,第一送风通道与送风扇连接;抽风口与抽风通道连接,抽风通道与抽风扇;刹车片的侧部设有导热片,导热片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电连接,温控器与送风扇和抽风扇电连接。本发明增设了送风装置和抽风装置,温控器用于控制送风扇和抽风扇启停,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查刹车片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阈值时,送风扇和抽风扇启动;抽风装置和送风装置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温鼓式刹车制动器及其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鼓式刹车器在制动时,刹车片与制动鼓直接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聚集在刹车器内,导致刹车器内温度上升很快,刹车片容易因温度过高而失灵,增加了车辆失控的危险。当汽车行驶时,自然风能通过制动鼓外壁间接对鼓式刹车器进行降温,但降温效果不佳。目前有一些从内部着手进行降温的专利,如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快速降温散热功能的鼓式刹车(CN201910466142.X),采用风扇和喷水系统对鼓式刹车器内部进行降温,但其风扇未对准刹车片进行降温,且风扇的作用更多是将水甩向刹车鼓内壁;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汽车鼓式制动器喷水降温装置(CN201520247742.4)采用喷水对鼓式刹车器进行降温,鼓式制动器降温系统(CN201720596096.1)通过高压储气罐对鼓式刹车器内部进行喷气降温,鼓式刹车风冷降温系统(CN201610150202.3)也是采用内置风扇对鼓式刹车器内部进行降温,但这些方法中的风扇均未直接对准刹车片和刹车鼓摩擦面进行散热,因此散热效果不佳,且系统复杂,出故障概率较高,还有可能将外界的污物和灰尘带入制动鼓内。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可降温鼓式刹车系统,利用外置的送风装置和抽风装置对刹车鼓内进行风冷处理。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可降温鼓式刹车制动器及其试验装置,增设了送风装置和抽风装置,温控器用于控制送风扇和抽风扇启停,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查刹车片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阈值时,送风扇和抽风扇启动;抽风装置和送风装置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冷却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降温鼓式刹车制动器及其试验装置,包括刹车器底板、刹车片和制动鼓,刹车器底板上设有送风口和抽风口,送风口与第二送风通道连接,第二送风通道通过连接环与第一送风通道连接,连接环上设有挡污板,第一送风通道与送风扇连接;抽风口与抽风通道连接,抽风通道与抽风扇;刹车片的侧部设有导热片,导热片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电连接,温控器与送风扇和抽风扇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送风口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扇形送风区域,扇形送风区域与刹车片所在区域相对应;每个扇形送风区域上设有多个弧形口,两个扇形送风区域外部设置有送风罩,送风罩与第二送风通道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刹车片内侧与制动蹄连接,两个制动蹄之间设有制动轮缸和两个弹簧连接,制动轮缸的顶杆用于驱动制动蹄运动;制动蹄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与定位销滑动配合,定位销与刹车器底板连接;两个弹簧对称设置在制动轮缸的两侧。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包括与制动轮缸连接的油管,油管与制动主缸连接,制动主缸的制动主缸顶杆连接挡板,挡板与自调节连接转轮相配合,自调节连接转轮与杠杆转动配合,杠杆与杠杆支架铰接,杠杆的端部设有踏板,踏板与偏心轮相配合,偏心轮由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自调节连接转轮上连接有复位弹簧;制动鼓通过主轴和联轴器与第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自调节连接转轮包括与杠杆连接的主滚轮,以及与杠杆转动配合弧形摆杆,弧形摆杆一端通过扭转弹簧与杠杆连接,弧形摆杆另一端设有副滚轮;主滚轮的转轴外端部与复位弹簧连接;主滚轮和副滚轮将挡板夹持在中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电机设置在轨道上,第一电机由气缸驱动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3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