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3783.5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梁现丽;呼建军;曹占广;李小赢;石志亮;杭德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云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8 | 代理人: | 杨金贤 |
地址: | 102500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磷光 发光 材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同时还涉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具有(H)n‑Ir‑L(3‑n)结构,可以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作为磷光发光材料使用,将其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表现出高亮度、高效率、高寿命的优越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同时还涉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根据发光层构成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与无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全色发光、极高的亮度、极低的驱动电压、快速响应时间和简单的制造工艺等。
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Pope首次在蒽单晶上实现了电致发光,但是当时驱动电压高达100V,量子效率很低。1987年,Tang和VanSlyke采用以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Alq3)作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TAPC为空穴传输层的双层薄膜结构,用ITO电极和Mg:Ag电极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制成了高亮度(1000cd/m2)、高效率(1.5lm/W)的绿光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其驱动电压降到了10V以下。1990年,Burroughes等人用聚对苯乙烯(PPV)制备的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量子效率为0.05%的蓝绿光输出,其驱动电压小于14V。1991年,Braun等用PPV的衍生物制成了量子效率为1%的绿色和橙色光输出,其驱动电压约为3V。这些研究进展立即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重视,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开展,并逐步开始走向市场。
一般来说,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的阳极,以及在阳极上依次形成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是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有机薄膜。具有上述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驱动原理如下:只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空穴就从阳极通过空穴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同时,电子从阴极通过电子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在发光层区域,载流子重排形成激子,激发态激子转变为基态,引起发光层分子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根据发光机制不同分为利用单线态激子的荧光材料和利用三线态激子的磷光材料。磷光材料具有比荧光材料更高的发光效率,因为磷光材料可利用75%的三重态激子和25%的单重态激子,而荧光材料仅利用25%的单重态激子。磷光材料通常是含有重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形成的发光层由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组成,掺杂材料通过从主体材料传递能量发光。
目前,具有磷光发射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均有报道,专利中也公开了多种有机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例如US6687266的美国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类含有苯并咪唑配体的铱(Ir)配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存在磷光效率不高、稳定性和寿命较差的问题,因而阻碍了其商业化的可能性。因此,对这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进,以开发出新的性能更好的磷光发光材料,促进商业化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尤其是开发一种新的包含金属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将其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表现出高纯度、高效率、高寿命的优越性能。
具体而言,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具有(H)n-Ir-L(3-n)结构,其中,H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
通式(I)中,环A、环B、环C和环D各自独立地选自具有5-18个碳原子的碳环或具有3-18个碳原子的杂碳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云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云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3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