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94112.0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2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方飞;李军锋;张平利;张敏;卢明辉;吴增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C01B32/16;C01B32/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何世常 |
地址: | 341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复合 导电 浆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以价格低廉的有机溶剂为碳源,利用高温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N,Cl共掺杂的碳纳米管,卤族元素原子半径较大,本发明中Cl元素的引入撑大了碳纳米管的晶格间距,将其作为锂离子的电池的负极时,有利于Lisupgt;+/supgt;的穿梭,增强了锂离子电池长循环的稳定性。本发明以三聚氯氰为氮源和氯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巧妙的将N,Cl共同掺杂在碳纳米管上,非金属元素N和卤素Cl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帮助锂离子快速在负极上入和脱出,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制备成导电浆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电浆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纳米管导复合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显突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其中,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及较高的比功率,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然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的磷酸盐,它们的电导率低,一般是半导体或者是绝缘体,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性,提高电极材料充电和放电的综合性能,从而提高电池充电和放电的综合性能,在电池制备的过程中必须加入导电浆料。
碳纳米管浆料产品具有高导电、高导热、易润滑、抗腐蚀、片层薄,宽厚比大等优异性能,易于分散到多种材料基体中,适用于电池,现有技术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通常采用长径比较小的碳纳米管,以获得更好的分散,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碳纳米管的本身的物理性能,降低导电性。劣质导电浆料的加入会阻碍锂离子的穿梭,降低电池的容量,破坏电池的稳定性。另外,随着人们低碳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选择碳材料上也必须保证节能环保,物美价廉。
因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以价格低廉的有机溶剂为碳源,利用高温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N,Cl共掺杂的碳纳米管,卤族元素原子半径较大,本发明中Cl元素的引入撑大了碳纳米管的晶格间距,将其作为锂离子的电池的负极时,有利于Li+的穿梭,增强了锂离子电池长循环的稳定性。由于氯原子的电负性较强,普通方法,单独掺杂Cl,很难将其掺杂到碳纳米管晶格中,本发明则以三聚氯氰为氮源和氯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巧妙的将N,Cl共同掺杂在碳纳米管上,非金属元素N和卤素Cl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帮助锂离子快速在负极上入和脱出,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制备成导电浆料应用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以价格低廉的有机溶剂为碳源,利用高温水热反应一步合成了N,Cl共掺杂的碳纳米管,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法来实现:
S1、将乙烯、乙炔、乙苯或乙腈作为碳源放入高压反应釜中,使其充满反应釜体积的40%-60%,称取适量的三聚氯氰作为氮源和氯源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5mol/L的溶液,称取适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十六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溶于反应釜中配制成10-30mmol/L的溶液。
S2、将步骤S1准备好的反应釜内充入Ar气,然后放到马弗炉中,以3-8℃/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200-500℃,并保温8-32h。
S3、将步骤S2中加热完成的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去掉多于的液体,收集离心管中下层粉体即为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配制浓度1-3mol/L的HCl,将含杂质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在其中浸泡10-22h,离心分离,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在60-80℃的干燥24h,即可获得纯净的N-Cl共掺的碳纳米管(N-Cl/CN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4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