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6084.6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2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宇;孟佳琳;陈琳;孙清清;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1/336;G06N3/0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得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1 | 代理人: | 孟海娟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端 树突 神经 形态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包括:衬底;二维半导体材料,形成在所述衬底上,作为沟道;源电极和漏电极形成在所述二维半导体材料两侧;铪基铁电薄膜,覆盖上述结构;离子栅介质层,形成在所述铪基铁电薄膜上,位于所述沟道区的上方;多端顶栅,形成在所述离子栅介质层上,通过先后对多端顶栅施加不同时间、空间序列的电学脉冲刺激,获得时空影响下的树突器件的神经突触可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脑中包含有1011个神经元,并且每个神经元通过超过1000个神经突触与相连神经元进行连接,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组成于多端结构的树突作为神经网络中关键的元素,在时空序列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率。仅仅消耗20W的能耗,人脑就可以处理各式各样的信息并完成记忆等任务,为电子处理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铁电突触晶体管具有典型的三端结构,利用栅极可以施加突触前端刺激,利用漏极可以记录突触后电流响应,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低操作电压、低功耗、高耐久性等优势,具有应用于神经形态计算的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包括:衬底;二维半导体材料,形成在所述衬底上,作为沟道;源电极和漏电极形成在所述二维半导体材料两侧;铪基铁电薄膜,覆盖上述结构;离子栅介质层,形成在所述铪基铁电薄膜上,位于所述沟道区的上方;多端顶栅,形成在所述离子栅介质层上,通过先后对多端顶栅施加不同时间、空间序列的电学脉冲刺激,获得时空影响下的树突器件的神经突触可塑性。
本发明的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中,优选为,所述二维半导体材料为MoS2,WS2,ReS2,MoSe2,MoTe2,WSe2。
本发明的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中,优选为,所述铪基铁电薄膜为HfLaOx,HfAlOx,HfSiOx,HfZrOx。
本发明的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中,优选为,所述离子栅介质层为LiClO4,NaClO4。
本发明的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中,优选为,所述多端顶栅为四个,四个电极两两相对,彼此分隔,整体呈十字状排列。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衬底上形成二维半导体材料,作为沟道;在所述二维半导体材料两侧形成源电极和漏电极;形成铪基铁电薄膜,使其覆盖上述结构,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快速热退火,使之具有铁电性;在所述铪基铁电薄膜上,所述沟道区的上方形成离子栅介质层;在所述离子栅介质层上形成多端顶栅,通过先后对多端顶栅施加不同时间、空间序列的电学脉冲刺激,获得时空影响下的树突器件的神经突触可塑性。
本发明的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二维半导体材料为MoS2,WS2,ReS2,MoSe2,MoTe2,WSe2。
本发明的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铪基铁电薄膜为HfLaOx,HfAlOx,HfSiOx,HfZrOx。
本发明的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离子栅介质层为LiClO4,NaClO4。
本发明的多端仿树突型神经形态器件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快速热退火的温度为60℃~120℃,时间为20s~120s。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60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发电氢燃料电池装置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