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叠式压裂管汇装置及作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9263.5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8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白明伟;车昊阳;钟新荣;柴龙;叶赛;邓斌奇;张凡;白旭文;杨静;李婧;杨敏;贾海平;刘广春;孙亮;晏军;周磊;郑松柏;王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17/00;E21B17/02;F16L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压裂管汇 装置 作业 方法 | ||
1.一种折叠式压裂管汇装置,包括管汇撬(1),在所述管汇撬(1)内安装有插拔连接器(3)、液控系统(4)和空压机(5),所述空压机(5)作为动力源连接于液控系统(4),液控系统(4)通过管线连接插拔连接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汇撬(1)内还安装有折叠式压裂管汇(2),折叠式压裂管汇(2)包括至少三节直管,任意相邻两节直管通过活动弯头旋转结构相接,按照直管内介质流向,最末端两节直管间的活动弯头旋转结构处安装有直管限位机构(27);
当最末端两节直管处于平行状态时,通过直管限位机构(27)锁死活动弯头旋转结构;
最末端直管的自由端安装有插拔接头(25),插拔接头(25)可插入插拔连接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压裂管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压裂管汇(2)包括三节直管,按照直管内介质流向,三节直管依次为三级直管(23)、二级直管(22)和一级直管(21),任一活动弯头旋转结构均包括两个L型活动弯头;
两个L型活动弯头上下布设且同轴旋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压裂管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限位机构(27)包括抱箍(271),抱箍(271)套装在二级直管(22)和一级直管(21)间的两个L型活动弯头的相接处,在抱箍(271)的外表面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上凸沿,在L型活动弯头的外表面设有下凸沿,每个上凸沿和每个下凸沿均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插装有销轴(272),销轴(272)内插有螺钉(273);
其中螺钉(273)垂直于销轴(272),销轴(272)平行于抱箍(271)的轴向中心线。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叠式压裂管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压裂管汇(2)还包括三通座,三通座的其中一管口安装于管汇撬(1),另外两个管口分别接有入口管汇(24)和主管汇(28),主管汇(28)与三级直管(23)通过L型活动弯头相接;
主管汇(28)与三级直管(23)间设有管汇支撑装置(2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压裂管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汇支撑装置(26)包括旋转套装在主管汇(28)上的旋转套筒(261),旋转套筒(261)的外筒壁与三级直管(23)的外管壁间设有支承板(262),支承板(262)的一端固接于旋转套筒(261)的外筒壁,支承板(262)的另一端设有托举块(263);
托举块(263)的上表面呈向下凹陷的弧形凹槽,三级直管(23)紧贴放置在弧形凹槽内;
支承板(262)与主管汇(28)、三级直管(23)形成三角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压裂管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任意活动弯头旋转结构的下方设有活动弯头支撑架(7),所述活动弯头支撑架(7)包括升降主轴(71),在升降主轴(71)的下方固接有用于撑在地面的多个斜撑(72),在升降主轴(71)的顶端设有V型支撑块(73),活动弯头旋转结构放置在V型支撑块(73)的V型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压裂管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连接器(3)包括插拔主体,插拔主体的下管口用于插入压裂井口(8),插拔主体的上管口呈喇叭口,在喇叭口的圆形边缘安装有呈180°分布的接头上顶柱(31);
接头上顶柱(31)的上柱面高于喇叭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926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