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04715.4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3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奇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和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D21/02;G01D9/00;G01S19/42 |
代理公司: | 宁波协众智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5 | 代理人: | 李素红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土壤 参数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及监测方法,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便携箱体、测量器组、定位模块和控制模组;所述测量器组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便携箱体内,并用于将测量获取的土壤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组;所述定位模块用于与GPS连接并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用于接收位置信息和土壤信息,并反馈测量距离以使用所述测量器组完成测量并获取土壤信息。本发明通过便携箱体用于携带测量器组以进行土壤信息的获取工作,并通过定位模块定位便携箱体的位置和结合控制模组给出反馈测量距离,进而再通过反馈测量距离实现对周边土壤信息的获取,以使得该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具有高效精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农作物生长方面的监测管理主要靠人工进行管理,比如土壤灌溉、农药喷洒、土壤施肥等方面。但是针对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人工管理的管理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另外,土壤的实际固相物质、液相物质和气相物质均随着时间、季节和气候不断改变,且难以针对于各个区域实现高效精确的测量,进而影响到利用土壤大面积种植农作物的效果,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该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具有高效精确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包括便携箱体、测量器组、定位模块和控制模组;所述测量器组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便携箱体内,并用于将测量获取的土壤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组;所述定位模块用于与GPS连接并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用于接收位置信息和土壤信息,并反馈测量距离以使用所述测量器组完成测量并获取土壤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携箱体用于携带测量器组以进行土壤信息的获取工作,并通过定位模块定位便携箱体的位置和结合控制模组给出反馈测量距离,进而再通过反馈测量距离实现对周边土壤信息的获取,以使得该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具有高效精确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模组设置有对比模块,所述对比模块用于对比获取的土壤信息与设定阈值以及对比相应点位的至少两次获取的土壤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模组的对比模块实现土壤信息的标准判断,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同时便于根据至少两次获取的土壤信息的对比获取变化幅度,从而计算获取反馈测量距离以进行进一步的土壤信息的获取和质量判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模组设置有提醒器,所述提醒器用于根据反馈测量距离播报移动方向、距离和剩余移动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醒器根据反馈测量距离播报移动方向、距离和剩余移动距离,从而便于试验人员到达指定距离位置以完成土壤信息的获取,从而使得该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具有高效精确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土壤多参数的监测方法,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监测土壤多参数的装置进行土壤信息的监测获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著降低土壤多参数的监测难度,并使得该监测土壤多参数的监测方法具有高效精确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包括数据初始监测部分和复查监测部分;所述数据初始监测部分包括获取多个点位土壤信息,判断相应点位的土壤信息是否达到设定阈值,并将点位和相应的土壤信息记录在控制模组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和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和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4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