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IM建筑数据全方位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1850.1 | 申请日: | 202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5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曾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桥华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8;F16M11/22;F16C11/04;H04N5/232;H04N5/225;G08C17/02;B08B1/00;B08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7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m 建筑 数据 全方位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建筑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BIM建筑数据全方位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固定柱,安装固定柱上设置有监控装置,安装固定柱正面设置有移动轨道,安装固定柱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安装固定柱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为可相铰接状,则当将单个安装固定柱放置后,就能将相邻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后用螺栓贯穿,从而能让安装固定柱分布在建筑的外侧进行全方位监控,通过通过监控装置正面设置有转动环,转动环一侧安装有收尘装置,则当建筑施工现在产生较大气流时,就能利用气流接触后带动转动环旋转,对摄像头外侧的灰尘进行清理,从而保证监控装置对现场画面的持续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BIM建筑数据全方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数据可视化化工具,通过对还未完成建筑的数据,进行信息化模型整合,并且在项目开展后和维护时进行实时监控与信号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的实际状况预设计的完全相同。
但现有的监控设备大都体积较大,且无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应性的布置,同时监控的范围较小,导致数据上传后模型构造精度较低,并且还容易被现场扬尘遮盖了监控探头,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的整体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一种BIM建筑数据全方位监测装置,该装置可根据现在情况进行适应性布置的同时,能够通过移动监控装置大大提高监控的范围,并且还能对监控外侧的灰尘进行清理保证监控的持续工作。
一种BIM建筑数据全方位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固定柱,所述安装固定柱上设置有监控装置,所述安装固定柱正面设置有移动轨道,所述安装固定柱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移动轨道为T状截面设置,所述监控装置内部设置有单片机主板,所述移动轨道两侧设置有轮齿,所述监控装置内部设置有与移动轨道两侧咬合的驱动齿轮,所述监控装置正面安装有摄像头,所述监控装置上端设置有信号传输器,所述监控装置正面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一侧安装有收尘装置,所述转动环内侧设置有与收尘装置相连接的转轴,所述收尘装置一侧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收尘装置上端安装有清洁毛刷,所述收尘装置上端对应清洁毛刷的两侧设置有弧形杆,所述监控装置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监控装置下端内部开设有测量腔,所述收尘装置内部开设有储尘腔。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为可相铰接状设置,且内部开设有通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一侧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单片机主板电性连接,所述摄像头与单片机主板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主板与信号传输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转动环外侧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等距设置在转动环外侧,所述收尘装置与上端的清洁毛刷皆为与摄像头外侧弧面贴合的弧形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收尘装置的下端,所述转轴为弹性转轴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弧形杆一端穿出收尘装置内部,所述弧形杆一侧设置有与清洁毛刷外侧相接触的凸杆,所述滑槽下端内部设置有锯齿状凸起。
作为优选的,所述收尘装置内部开设有储尘腔,且上端设置有与储尘腔连通的管道。
作为优选的,所述储尘腔延伸至收尘装置下端,所述测量腔内部下端设置有与单片机主板电性连接的小型电子秤,所述测量腔内部还设置有风扇。
作为优选的,所述收尘装置中端安装有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桥华,未经曾桥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1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