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蜡凝析气藏蜡沉积对储层影响的研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6271.6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6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南;谭先红;张利军;杨仁锋;梁斌;彭世强;田波;王帅;田虓丰;焦钰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朱燕鸥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含蜡凝析气藏蜡 沉积 影响 研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含蜡凝析气藏蜡沉积对储层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步骤:(1)测量样品凝析油在储层压力下的析蜡温度;(4)通过向第一岩心样品中注入第一流体,测量在第一压力条件下,恒定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第一渗透率,以及测量在等差降低的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第二渗透率;(5)通过向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注入凝析油,重复步骤(4);(6)根据所述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第三渗透率和第四渗透率计算所述蜡沉积对储层影响规律。所述高含蜡凝析气藏蜡沉积对储层影响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储层温度、储层压力及储层物性对储层原油蜡沉积的影响,能够准确测量不同状态下岩石渗透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含蜡凝析气藏蜡沉积储层伤害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含蜡凝析气藏蜡沉积对储层影响的研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开采中,蜡沉积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石油工业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有研究表明,石蜡的沉积是不可逆的,即石蜡一旦从溶液里析出以后就很难重新溶解在同一流体内,即使恢复了原有的地层温度也是如此。所以有必要研究一下石蜡沉积以后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如何随之变化的,这样可以为石蜡沉积后模拟油气生产动态提供一种理论支持。
蜡质油的生产过程中蜡的沉积通常与储层性质有关。压力和温度是关键参数,影响储集层孔隙体积中有机尺度的形成。然而,在储层中发生的过程和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在低于WAT的温度下,蜡部分溶解、悬浮在油中,部分吸附到孔喉的表面上,引起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传统的方法(流变学,过滤和光散射方法以及核磁共振)无法准确表征石蜡沉积对储层的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含蜡凝析气藏蜡沉积对储层影响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储层温度、储层压力及储层物性对储层原油蜡沉积的影响,本方法操作简单,步骤规范,能够准确测量不同状态下岩石渗透率。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了高含蜡凝析气藏蜡沉积对储层影响的研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含蜡凝析气藏蜡沉积对储层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步骤:
测量样品凝析油在储层压力下的析蜡温度;
选择孔隙度和岩心渗透率相近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第二岩心样品;
通过向第一岩心样品中注入第一流体,测量在第一压力条件下,以及恒定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第一渗透率,以及测量在等差降低的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第二渗透率;
通过向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中注入凝析油,测量在第一压力条件下,以及恒定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第三渗透率,以及测量在等差降低的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第四渗透率;
根据所述第一渗透率、第二渗透率、第三渗透率和第四渗透率计算所述蜡沉积对储层影响规律。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测量试验前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孔隙参数;
测量试验后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孔隙参数;
根据试验前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孔隙参数以及试验后所述第一岩心样品的孔隙参数以验证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更换所述第一岩心样品为第二岩心样品,改变压力值,通过向第二岩心样品中注入第一流体,测量在第二压力条件下,以及恒定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二岩心样品的第一渗透率,以及测量在等差降低的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二岩心样品的第二渗透率;
通过向所述第二岩心样品中注入凝析油,测量在第二压力条件下,以及恒定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二岩心样品的第三渗透率,以及测量在等差降低的温度条件下,所述第二岩心样品的第四渗透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6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算子的微处理器架构设计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隔离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