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的爆破强度预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6859.1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倩;蒋文春;王炳英;白江坤;罗云;杜洋;鞠修龙;闫九澎;刘建林;王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航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91 | 代理人: | 王佳凡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内胆 碳纤维 缠绕 高压 氢气 爆破 强度 预算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压气瓶安全评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的爆破强度预算方法。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由塑料内胆、碳纤维螺旋缠绕层和碳纤维周向缠绕层组成,其中塑料内胆内径为D0、外径为D1,螺旋缠绕层的外径为D2,周向缠绕层的外径为D3;塑料内胆包含前后封头段和中间的筒身段,螺旋缠绕层为封头、筒身段全缠绕,周向缠绕层只缠绕在筒身段。纤维缠绕采用测地线缠绕理论,内压完全由纤维承担。通过分析预算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在内压作用下纤维在周向和经向的最大应力,进而预算气瓶的爆破强度。本发明通过该气瓶爆破强度计算方法,可以更加方便直观快速地获得气瓶的爆破强度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气瓶安全评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的爆破强度预算方法。
背景技术
为应对化石燃料引起的大气污染,近年燃料电池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对其中的储能元件——储氢气瓶的设计制造与安全性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目前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均采用高压(35MPa或70MPa)储氢方式。例如,丰田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本田公司的CLARITY、上汽的荣威950等。
高压氢气瓶是氢能研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内部介质为高压高纯度氢气,易泄漏扩散、可燃范围广、爆炸能量高,易引发氢脆,导致材料性能劣化,装备失效机制改变,甚至造成突然断裂和爆炸。现有高压氢气瓶可分为四类,包括单层钢制无缝高压氢气瓶、钢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和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
国内在用的高压氢气瓶为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工作压力大多为35MPa,储氢密度低,难以满足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需要。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重量轻、疲劳寿命长、储氢密度最高,但国内研究尚不成熟。由于氢气燃爆的危害性极大,气瓶一旦发生爆破事故,将延缓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因此,准确合理地预测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的爆破压力是助力我国氢能源产业的安全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的爆破强度预算方法,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由塑料内胆、碳纤维螺旋缠绕层和碳纤维周向缠绕层组成,其中塑料内胆内径为D0、外径为D1,螺旋缠绕层的外径为D2,周向缠绕层的外径为D3;塑料内胆包含前后封头段和中间的筒身段,螺旋缠绕层为封头、筒身段全缠绕,周向缠绕层只缠绕在筒身段。纤维缠绕采用测地线缠绕理论,内压完全由纤维承担。通过分析预算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在内压作用下纤维在周向和径向的最大应力,进而预算气瓶的爆破强度。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的爆破强度预算方法,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由塑料内胆、碳纤维螺旋缠绕层和碳纤维周向缠绕层组成,其中塑料内胆内径为D0、外径为D1,螺旋缠绕层的外径为D2,周向缠绕层的外径为D3;塑料内胆包含前后封头段和中间的筒身段,螺旋缠绕层为封头段、筒身段全缠绕,周向缠绕层只缠绕在筒身段,气瓶爆破强度包括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筒身段的计算和封头段的计算;
(1)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筒身段的计算:
①碳纤维螺旋缠绕层受力分析
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高压氢气瓶筒身段螺旋缠绕层的螺旋缠绕方向与气瓶母线方向的夹角为θ;
螺旋缠绕层的经向力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6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