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3284.6 | 申请日: | 202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7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晟;孙巍;谢明;黄晨;华中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9/02;E01D19/00;E01D19/08;E01D19/06;E01D19/12;E02D29/045;E02D29/16;E21D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隧道 敞开 改造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将既有隧道敞开段改造为暗埋段并延伸规模的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及方法,本方案利用在隧道敞开段上部架设桥梁承受上部路面荷载,基本不改变敞开段的结构受力体系,尽可能地保留了既有隧道结构,可有效减少工程废弃量,保证了改造期间隧道交通功能不中断,改造过程中几乎不会造成对原工程的运营影响,同时具有优良的组合结构体系防水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发展及城市更新,地下空间资源资源呈现出逐步稀缺的态势,部分既有市政工程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结合新的城市规划,须对其进行改造。相关改造工程正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既有结构,尽可能地减少工程废弃量,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在改造过程中减小对原工程的运营影响。实际上,由于既有工程设计时未预留远期改造的条件,通常只能采取废除重建的方案,施工过程中须完全中断原工程运营或新建一临时工程保证改造期间既有工程的原功能,改造代价及社会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提供一种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在地下敞开段隧道的顶部架设上部桥梁,上部桥梁的两侧支撑在桥梁墩台的顶部,地下敞开段隧道的侧墙向下改造至上部桥梁的底面,上部桥梁和地下敞开段隧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防水结构。
如所述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防水结构包括:地下敞开段隧道与桥梁墩台之间设有防水板。
如所述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防水板的两侧与地下敞开段隧道、桥梁墩台的衔接位置附近分别设有变形缝。
如所述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防水结构包括:地下敞开段隧道的顶部设有顶部挡水板。
如所述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结构,顶部挡水板的两侧与地下敞开段隧道的衔接位置附近分别设有定向导流管。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桥隧结合的隧道敞开段入地改造方法,包括:
将地下敞开段隧道的侧墙向上穿出后续上部桥梁的部分凿除,并在地下敞开段隧道的侧墙上植筋施作预埋件,架设钢梁并施工顶部挡水板,顶部挡水板与侧墙接缝凿毛处理并设置接缝止水及注浆管,顶部挡水板的两侧设置定向导流管;
施工上部桥梁的桥梁墩台,在地下敞开段隧道与上部桥梁的桥梁墩台之间设置防水板,防水板的下部依次施工垫层及防水材料,防水板的两侧分别与地下敞开段隧道及桥梁墩台刚性连接,衔接位置附近各设置一道变形;
在防水板的上部施工防水涂层至顶部挡水板;
最后在地下敞开段隧道的顶部架设上部桥梁及桥面结构,形成封闭组合体系。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利用在隧道敞开段上部架设桥梁承受上部路面荷载,基本不改变敞开段的结构受力体系,尽可能地保留了既有隧道结构,可有效减少工程废弃量,保证了改造期间隧道交通功能不中断,改造过程中几乎不会造成对原工程的运营影响,同时具有优良的组合结构体系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防水板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顶部挡水板设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3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