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角膜膨隆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3298.8 | 申请日: | 202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0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圣龙;李雪霏;王俊杰;王子健;章培培;邱晨辉;洪博翔;刘格余;徐冰麟;程家璇;寿祎婷;古蕾;陈世豪;包芳军;郑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107 | 分类号: | A61B3/107;G06F30/23;G06F30/2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吴新鹏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角膜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角膜膨隆的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S1,建立个性化CVS有限元角膜模型;S2,建立形态与材料个性化角膜模型;S3,基于角膜模型实现CVS喷气模拟;S41,根据模型坐标提取整个角膜不同子午线的重要角膜生物力学参数;S42,根据角膜顶点与角膜曲率最大值处的连线和不同子午线接近程度的占比,提出代表角膜不对称性的参数;S43,并采用Logistic回归和Wald‑Forward逐步回归方法确定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最佳组合;S44,得出代表整个角膜的综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根据数值风险划分提示有无角膜膨隆风险,该预测角膜膨隆方法能够进行提前预测,减轻患者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测角膜膨隆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角膜膨隆性疾病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眼科问题,因其不可逆转性、严重危害性,因此早期识别亚临床阶段和可疑圆锥角膜以及屈光手术前评估术后角膜扩张风险,具有控制其发展、降低失明风险的巨大临床意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约有4万-600万的屈光手术术后角膜膨隆患者。其中,作为青年(15-25)岁人群角膜膨隆性疾病中的热点疾病,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是一种最常见不可逆的角膜膨隆性疾病之一,常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晚期视力显著下降,甚至致盲。而人群中圆锥角膜的发生率大概是1/2300,即据统计中国大约有100万的圆锥角膜患者,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目前临床上角膜生物力学测量仪器虽然具有确定部分角膜膨隆的作用,但对于亚临床圆锥角膜的预测性、区域差异性角膜膨隆以及屈光手术术前和术后角膜膨隆风险评估方面仍有不足。
目前临床上关于圆锥角膜等角膜膨隆性疾病存在以下两类问题无法解决:
一是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缺乏明确指标。由于临床表现与角膜形态学参数不典型,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较为困难,往往需依赖几项检查的综合评估。目前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主要依据是:角膜前后表面参数、角膜厚度分布、角膜上皮层分布形态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针对一些无法明确判断的疑似病例,往往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而如果未能在早期诊断该部分病人而冒然行角膜屈光手术,其引发术后膨隆的风险激增。
二是目前的屈光手术术前筛查和术后随访难以完全排除术后角膜膨隆可能。针对激光治疗近视眼的人群,早期进行术后膨隆风险评估十分重要,如果风险人群实施了近视眼手术,那么术后发生角膜膨隆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的几率大大增加。针对屈光手术后的术后随访,也需要关注继发性角膜膨隆的可能。每次随访时的角膜形态和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监测十分重要。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完善,术后角膜膨隆仍无法达到完全预防,各地的研究数据表明,其发生概率在0.04%-0.6%左右。
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角膜生物力学测量仪器主要有两类:
(1)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所测得的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数(CRF)无法直接反应角膜生物力学性能;
(2)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CVS),所测得的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不能代表具有区域差异性的整个角膜。
上述两种仪器均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的参考,但测量结果针对性不强,且不能完整反映角膜生物力学的区域变化,所以对于亚临床阶段的角膜膨隆的识别和诊断存在着困难。
因此,这就需要针对现有仪器检测局限性的问题,设计并开发分析和预测工具,帮助医生实现角膜膨隆风险的提前预测,减轻患者的痛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测角膜膨隆的方法和系统,该预测角膜膨隆系统能够进行提前预测,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测角膜膨隆的方法,包括有:
S1,建立个性化CVS有限元角膜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32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宠物防护空调衣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