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回吸风道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7510.8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1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邱子殷;李伟;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鑫泰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40 | 分类号: | A47L1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刘文治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机 基站 风道 | ||
1.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回吸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回吸风机、集尘袋、污水箱、回吸管道,所述回吸风机、集尘袋、污水箱、回吸管道依次衔接形成所述回吸风道,且所述污水箱与集尘袋之间设置有能够进行干湿垃圾分离的双风道自动切换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回吸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内还设置有干湿分离装置,所述干湿分离装置包括有干湿分离盒,所述干湿分离盒设置在污水箱的上部,且所述回吸管道的后端与干湿分离盒连通,所述干湿分离盒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干湿分离盒与集尘袋之间还设置有干湿分离安装侧板,所述干湿分离盒、污水箱、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固体垃圾回吸口,且所述固体垃圾回吸口相连通形成固体垃圾回吸通道,所述干湿分离盒与集尘袋通过固体垃圾回吸通道连通,所述污水箱、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回吸气流口,且所述回吸气流口相连通形成回吸气流通道,所述污水箱与集尘袋通过回吸气流通道连通,且所述固体垃圾回吸通道与回吸气流通道在同一高度横向并排设置,所述固体垃圾回吸口上还设置有能够随气流回吸进行上翻的第一翻盖挡板,所述回吸气流口上设置有能够随气流回吸进行上翻的第二翻盖挡板;
所述双风道自动切换机构安装在干湿分离安装侧板上并设置在固体垃圾回吸口与回吸气流口的下方,包括有电磁推拉杆、旋转连杆、传动杆、推杆弹簧,所述电磁推拉杆活动安装在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背侧,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在位于固体垃圾回吸口与回吸气流口的下方设置有翻盖底板,所述翻盖底板凸出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的背侧外,所述推杆弹簧的一端抵持在电磁推拉杆的上端,另一端抵持在翻盖底板的下端,所述传动杆包括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设置在回吸气流口的下方且其上端与翻盖底板连接,且第二传动杆的侧边设置有一体成型的传动杆固定件,第二传动杆通过传动杆固定件固定连接在电磁推拉杆上,所述第一传动杆设置在固体垃圾回吸口的下方且其上端与翻盖底板连接,所述干湿分离安装侧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旋转连杆的中部设置有转轴孔,所述旋转连杆通过转轴孔旋转连接在转轴上形成跷跷板型结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在旋转连杆的两端随着旋转连杆的转动进行此起彼伏的上下运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上端设置有具有阻挡作用的气门卡销,所述第一翻盖挡板与第二翻盖挡板的背侧均设置有与所述气门卡销相配合的限位件,所述气门卡销能够贯穿翻盖底板并上下活动阻挡或远离限位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回吸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包括有污水箱主体和污水箱盖,所述污水箱盖盖合在污水箱主体上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污水箱主体的上部设置有干湿分离盒固定槽,所述干湿分离盒的底部可拆卸安装在干湿分离盒固定槽内,且所述干湿分离盒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污水箱盖内,污水箱的固体垃圾回吸口和回吸气流口设置在污水箱盖的侧壁上,且第一翻盖挡板铰接在污水箱盖的固体垃圾回吸口上,第二翻盖挡板铰接在污水箱盖的回吸气流口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回吸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回吸管道避让槽,所述回吸管道避让槽的上端设置有干湿垃圾出口接头,所述回吸管道的末端连接到干湿垃圾出口接头内,所述干湿分离盒上设置有避让通孔,所述干湿垃圾出口接头贯穿避让通孔伸入到干湿分离盒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回吸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袋的上方还设置集尘盖板,所述集尘盖板的下方还设置有集尘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回吸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吸风机包括有风机主体、风机固定支架、消音海绵、支架盖板,所述消音海绵套设在风机主体外并与风机主体一体式安装在风机固定支架内,所述支架盖板安装在风机固定支架的下端并将包裹在风机主体的底部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回吸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固定缓冲胶垫,所述风机主体与支架盖板、风机固定支架之间均通过固定缓冲胶垫缓冲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鑫泰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鑫泰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75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