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背压机组的隔压站零温降供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9018.4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7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圣冠;乔磊;马汀山;黄嘉驷;程东涛;贺凯;尚海军;王钰泽;曹勇;万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8/00 | 分类号: | F24D18/00;F24D19/10;F01D15/08;F01K17/02;F24D10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宇鸽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背压 机组 隔压站零温降 供热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高背压机组的隔压站零温降供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包括高背压凝汽器、首站零次网循环泵、首站蒸汽加热器、减压透平机组、热力站、隔压站一次网循环泵、回水升压泵和隔压站板式换热器。隔压站与升压泵(站)互为备用,可根据热网侧负荷及热力站一次网回水温度进行切换,运行方式灵活;当热网侧热负荷或一次网热网回水温度较高时,能够有效降低进入高背压凝器的进水温度,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凝汽器交换热量的占比,使整体供热经济性最优,整体运行费用明显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背压机组的隔压站零温降供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高背压机组供热,凝汽器中蒸汽凝结释放的热量由热网循环水吸收,大大减少了冷源损失,机组经济性大幅提高。但高背压供热存在供水温度偏低的问题,其供水上限约为80℃,不满足北方地区严寒期的热网供水要求,因此通常配置蒸汽二次加热系统。热网循环水首先经过凝汽器进行第一次加热,吸收低压缸排汽余热,然后再经过供热首站蒸汽加热器完成第二次加热,生成高温热水。
进入凝汽器的循环水温度应严格控制,不能超过一定限值,水温偏高一方面会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使得第一次热量交换占比下降,从而导致整体供热经济性下降。此外,热网侧设置的隔压站,加大了一次网循环泵功耗和热量损耗,同时由于增加了一级热量交换,间接提高了进入高背压凝汽器中热网循环水的水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背压机组的隔压站零温降供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运行方式灵活,能够有效降低进入高背压凝器的进水温度,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凝汽器交换热量的占比,使整体供热经济性最优,整体运行费用明显降低。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高背压机组的隔压站零温降供热系统,包括高背压凝汽器、首站零次网循环泵、首站蒸汽加热器、减压透平机组、热力站、隔压站一次网循环泵、回水升压泵和隔压站板式换热器;
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高温侧出口与高背压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高背压凝汽器的水侧出口与首站零次网循环泵的进口连接;首站零次网循环泵的出口与首站蒸汽加热器的水侧进口连接;首站蒸汽加热器的水侧出口分别与减压透平机组和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高温侧进口连接;减压透平机组的出口与热力站的高温侧进口连接;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低温侧出口与热力站的高温侧进口连接;热力站的高温侧出口分别与隔压站一次网循环泵的进口和回水升压泵的进口连接;隔压站一次网循环泵的出口与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低温侧进口连接;回水升压泵的出口与高背压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
优选地,首站零次网循环泵的进口连接有补水定压缓冲水箱。
优选地,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高温侧出口与高背压凝汽器的水侧进口之间设有#3闸阀,首站蒸汽加热器的水侧出口与减压透平机组之间设有#1闸阀,首站蒸汽加热器的水侧出口与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高温侧进口之间设有#2闸阀,减压透平机组的出口与热力站的高温侧进口之间设有#5闸阀,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低温侧出口与热力站的高温侧进口之间设有#6闸阀,热力站的高温侧出口与隔压站一次网循环泵的进口之间设有#7闸阀,热力站的高温侧出口与回水升压泵的进口之间设有#8闸阀,回水升压泵的出口与高背压凝汽器的水侧进口之间设有#4闸阀。
优选地,高背压凝汽器的水侧进口与水侧出口之间旁接有#1调节阀,首站蒸汽加热器的水侧进口与水侧出口之间旁接有#2调节阀,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高温侧进口与高温侧出口之间旁接有#3调节阀,隔压站板式换热器的低温侧进口与低温侧出口之间旁接有#4调节阀。
优选地,热力站的高温侧出口与回水升压泵的进口之间设有除污器。
优选地,回水升压泵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有两条旁路,一条旁路上设有防水锤止回阀,另一条旁路上设有静压控制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9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