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船体高效减振的阻抗均匀化基座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33536.3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6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缪旭弘;王雪仁;贾福鑫;高晟耀;唐宇航;李欣;庞福振;李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山东拓海海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F16F15/02;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10016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船体 高效 阻抗 均匀 基座 | ||
本发明涉及船舶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体高效减振的阻抗均匀化基座。该基座包括基座面板、减振液囊、与船体结构相连的连接框架等。连接框架包括肘板、腹板和顶板。肘板垂直布置在船体结构与顶板之间,肘板的尾端与船体结构相连,肘板首端与顶板相连,相邻的肘板之间通过腹板相连。顶板上方布置有隔振器与减振液囊,顶板通过减振液囊与面板底部相连,面板顶部与隔振器伸缩端与浮筏底部相连,船用设备安装于浮筏上方。减振液囊的囊体内部具有若干个容纳液体的缓冲腔,同时位于顶板上的多个减振液囊排布形成减振液层结构。该阻抗均匀化基座可有效提高船用设备基座的减振能力,降低船舶机械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舶减振降噪的阻抗均匀化基座。
背景技术
船体结构的振动会对船舶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产生影响,而船舶内机械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宽频激励将不可避免地引起船体结构的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经由基座、甲板等结构向外传递,对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舱室噪声水平产生影响。
设备基座作为影响机械设备与船体结构间振动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其阻抗特性直接反映了其对设备振动的阻隔能力。对于部分船舶机械设备而言,由于其工作特性,将不可避免地对其承载结构产生不平衡激扰力,使得船舶整体振动水平提升,而设备振动激励又将通过小面积的集中载荷形式作用在基座结构上,如此一来,加剧了结构的振动响应。因此,为了降低船体结构的振动,需要进一步优化舰船上传统动力设备的基座结构。
经检索,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5720475U中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自由度摆式主动隔振基座。该隔振基座包括顶板、支撑腔体、空气弹簧、活塞、柔性摆杆和数字控制器。该隔振基座采用三个对称的柔性摆杆将基座顶板与空气弹簧的活塞连接,柔性摆杆能在垂直于杆的各个方向产生弯曲变形,能实现水平向两个自由度的隔振,然后通过音圈电机保持垂直向自由度的隔振,从而保持整个系统的位置稳定和定位精确。然而,该主动隔振基座与船体结构上的被动隔振基座的隔振原理不同,难以适用于于船用大型设备。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215446A中公开了一种船用阻抗可变基座结构。该基座结构包括由垂直连接的固定腹板和设备公共安装面板、均匀设置在固定腹板和公共安装面板之间的固定支撑肘板组成的基座结构主体。在相邻两个固定支撑肘板之间的固定腹板上以及设备公共安装面板上分别设置有方向一槽道。两个相互垂直的槽道中设置有可调节肘板。固定腹板外端面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腹板。设备公共安装面板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面板。该基座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阻抗调节灵活、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能够有效抑制设备传递下来的振动、提高舰船的舒适性。然而,该基座结构调节过程复杂且经济性较差,难以在船用大型设备中普遍使用。
综上所述,在船体结构实施减振优化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减振装置,用以提高船用设备基座的减振能力,使得基座的阻抗趋于均匀化,进而提高舰船的舒适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船体结构实施减振优化的过程中,提供一种减振装置,用以提高船用设备基座的减振能力,使得基座的阻抗趋于均匀化,进而提高舰船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用于船舶高效减振的阻抗均匀化基座,包括面板、减振液囊,以及与船体结构相连的连接框架;
所述连接框架包括肘板、腹板和顶板,所述肘板竖立在船体结构上,所述肘板的尾端与船体结构相连,所述顶板与肘板的首端相连,相邻的肘板之间通过腹板相连;
所述面板位于顶板的上方,所述面板通过减振液囊与顶板相连,所述面板的顶部具有与浮筏相连的支撑端面;
所述减振液囊与顶板和面板相连,所述减振液囊的内部具有若干个容纳液体的缓冲腔,位于顶板上的多个减振液囊排布形成隔振液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山东拓海海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山东拓海海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35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