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热床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34080.2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4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鸿;杨升;何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245 | 分类号: | B29C64/245;B29C64/295;B29C64/393;B33Y3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蔡舒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热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热床及其控制方法。加热热床应用于3D打印,包括主控单元、加热控制单元和分区热床;其中,分区热床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中心区域设置的外围区域,分区热床还包括设置于中心区域的第一加热单元和设置于外围区域的第二加热单元;主控单元与加热控制单元连接,主控单元用于对加热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加热控制单元与第一加热单元以及第二加热单元连接;加热控制单元用于基于主控单元的控制,驱动第一加热单元单独加热中心区域、驱动第二加热单元单独加热外围区域、或者驱动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分时分别对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加热。本发明的方案实现大尺寸热床打印小尺寸模型时,可以更快加热,节约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热床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数字智能化的推动下,3D打印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3D打印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3D打印需要在加热的热床上进行打印,为了防止模型出现翘边或移位等现象,热床加热技术多采用整体区域加热,随着机器尺寸的加大,热床加热面积也相应增加。沿用常规的电源,相同的电源功率加热速度就会很慢,甚至无法达到需要的温度。为满足热床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就需要更换大功率的电源,但会增加成本。目前,加热热床在打印小尺寸模型时,一直对整个区域进行加热,未使用的区域也进行加热,造成电能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热床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分区加热的方式实现大尺寸热床打印小尺寸模型更快加热,无需更换大功率的电源,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热床,应用于3D打印,包括:主控单元、加热控制单元和分区热床;
其中,所述分区热床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设置的外围区域,所述分区热床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的第一加热单元和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的第二加热单元;
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对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加热单元连接;所述加热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主控单元的控制,驱动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单独加热所述中心区域、驱动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单独加热所述外围区域、或者驱动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分时分别对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外围区域加热。
可选地,加热热床还包括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包括第一温度采集子单元和第二温度采集子单元;
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子单元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域的内部,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子单元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子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外围区域的当前温度并发送给所述主控单元;
所述第二温度采集子单元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内部,所述第二温度采集子单元通过导线与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采集子单元用于采集所述中心区域的当前温度并发送给所述主控单元;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目标温度和接收到的所述外围区域的当前温度和所述中心区域的当前温度对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非门、第二非门、第一与门、第二与门、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非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非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4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