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38887.3 | 申请日: | 2022-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2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郝文博;杜向党;李成龙;谷晓丹;于笑虎;贾梦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C12N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郭佳效 |
地址: | 45004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饲料 霉菌 毒素 降解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及其应用,属于农业生物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饲料中霉菌毒素降解的高效霉菌毒素降解剂。本发明的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包括细菌漆酶Lac_P.E.和天然介体,能够高效地降解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广泛用于饲料中霉菌毒素脱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及其应用,属于农业生物领域。
背景技术
霉菌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毒性次级代谢产物,由于气候、地理位置、储存条件等原因,粮食谷物和饲料等极易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500多种,其中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毒素(FB),呕吐毒素(DON)、T-2毒素等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关注的。这些霉菌毒素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可导致人和动物死亡,且多种霉菌毒素共存的几率大,具有协同毒性,严重威胁畜禽和人类健康。因此,建立一个安全简单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饲料原料和饲料霉菌脱毒的主要方法有吸附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吸附法操作简单,但是存在使用量大,需要考虑成本等问题。物理和化学脱毒法在饲料脱毒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具有操作复杂、效果波动较大、影响饲料的品质、安全性可能受到影响等缺点。生物脱毒法包括微生物法和酶法,但由于微生物存在毒力因子等有害成份,并且微生物脱毒的本质是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酶对霉菌毒素进行降解。由于酶法脱毒是指降解酶通过酶促反应将毒素转化成低毒或者无毒产物,因此,酶法脱毒被认为是最佳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酶法与上述脱毒法相比,作用条件温和、高效、安全、不易流失营养且环境友好,被认为是最佳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降解酶主要包括氧化酶(如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水解酶(如酯酶)等,,建立酶法降解霉菌毒素的高效降解体系是生物脱毒技术的关键所在。漆酶属于多铜氧化酶家族(MCO),由于具有宽底物谱、催化氧化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有毒有害的物质、“绿色环保”等优势,是理想的工业用酶。然而,现有漆酶对霉菌毒素的降解率普遍较低。
漆酶在介体的参与下可以降解多种不同结构的霉菌毒素。介体是一类起电子传递中间体作用的小分子酚类化合物,其本身即为漆酶的底物,能在漆酶的作用下形成活性高且稳定的中间体,参与漆酶对底物的间接氧化。通过漆酶-介体体系,使得漆酶具有更广泛的底物范围和更高效的降解率。
据文献报道,利用漆酶-介体体系进行染料脱色时,介体的效果取决于被处理染料的类型,如白腐菌漆酶能够以HBT作为介体有效降解酸性红。利用云芝漆酶进行农药降解时,不同农药底物也表现出了对介体的选择性,如降解嘧霉胺和异丙隆时,效果最好的介体是紫脲酸,乙酰丁香酮和HBT是降解百菌清和草脱净时效果最佳的介体。由此可见,不同的霉菌毒素也对介体具有选择性,漆酶的适当介体因其降解底物性质的差异而显著不同。因此,寻找高效介体,使漆酶对霉菌毒素的降解率得以提高,是酶法脱毒技术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该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可以高效低降解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对饲料霉菌毒素脱毒生物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还提供了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的应用,该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可以高效低降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可以广泛的用于饲料及其加工副产物中霉菌脱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包括细菌漆酶Lac_P.E.和天然介体,所述的天然介体为乙酰丁香酮或丁香醛,所述的细菌漆酶Lac_P.E.氨基酸序列如SED ID NO.2所示。
该饲料用霉菌毒素降解剂可以高效低降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可以广泛的用于饲料及其加工副产物中霉菌脱毒。
优选地,所述的细菌漆酶Lac_P.E.核苷酸序列如SED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8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