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智能监测方法和数据机房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41606.X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3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肖必龙;蔡幸波;夏刚;苏剑;徐鹏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67;F24F11/79;F24F11/89;F24F11/38;H05K7/2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凯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76 | 代理人: | 刘潇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据 机房 智能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智能监测方法和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包括至少一个微型机房和与至少一个微型机房电连接的空调器;智能监测方法包括:当微型机房开机运行时,向空调器发送第一信号;空调器根据第一信号和环境参数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当微型机房在第t时刻接收关机或者待机指令时,空调器内部生成对应第一运行状态的第一标签,并存储第一标签保持第一预存条件;当微型机房在第j时刻接收开机指令时,判断由第t时刻与第j时刻之间形成的时间段是否满足第一预存条件。本发明解决的是空调器与数据机房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低下而导致对室内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调节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智能监测方法和数据机房。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数据机房能够稳定运行,常常在其放置的室内安装有空调器,以确保室内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保持在安全阈值内,避免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在不同时刻下的波动过大而影响数据机房的正常运行。
但是,相关技术中常见的是使得空调器所在的控制系统与数据机房所在的控制系统相互独立,造成二者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低下,举例来说,当数据机房要开机运行时,往往另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或者云端设备再对空调器发送相关的执行指令,以调节室内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
进一步的说,无论数据机房由开机转入关机或者由关机转入开机状态时,都需要人为操作空调器的开启运行并且选择相应的执行功能,例如选择制冷或者制热功能,进而使得对室内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的调节效率低下,此外,由于是借助于人为判断室内状况以遥控空调器执行相应的功能,由此一定程度上也易使得出现误判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调节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是空调器与数据机房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低下而导致对室内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调节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智能监测方法,所述数据机房包括至少一个微型机房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微型机房电连接的空调器;所述智能监测方法包括;当所述微型机房开机运行时,向所述空调器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空调器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环境参数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当所述微型机房在第t时刻接收关机或者待机指令时,所述空调器内部生成对应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的第一标签,并存储所述第一标签;当所述微型机房在第j时刻接收开机指令时,判断由所述第t时刻与所述第j时刻之间形成的时间段内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存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存条件为所述空调器在第i时刻至第n时刻只保持单一的所述第一运行状态的时间段,n>i≥1,n>j>t≥0;若是,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提取所述第一标签进入所述第一运行状态;若否,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二运行状态,所述空调器内部生成对应所述第二运行状态的第二标签,并存储所述第二标签;其中,当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包括制热运行时,则所述第二运行状态包括制冷运行;或,当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包括制冷运行时,则所述第二运行状态包括制热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1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