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4933.0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5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修和;王飞;沈洪波;张有桔;徐国庆;吴华;吴纯保;胡倩芸;孙东晨;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杨来宝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层 开挖 既有 隧道 影响 模型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体、模型支护、模拟隧道结构、模拟地层和数据监测系统;
所述模型箱体为长方体框架,前、后挡板、底护板和左、右挡板与长方体框架连接组成上端开口的箱体;
所述模拟地层填充在模型框架内,所述模拟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强风化泥质砂岩层、粉质黏土层和填筑土层,分层填筑、压实;
所述模拟隧道结构包括两个位于粉质黏土层平行设置的管,两个管横向设置,管两端连接在模型箱体的前、后挡板上;
所述模型支护包括支护桩,支护桩由横向护板和纵向护板组合形成网格状,横向护板底部深入粉质黏土层,且位于所述模拟隧道结构上方,所述纵向护板底部深入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内,且将两个管分隔;
数据监测系统包括竖向拉绳式位移计、横向的拉绳式位移计、土压力盒和应变片;
在左右两个管上环向安装土压力盒与应变片,所述土压力盒和应变片均与数据采集器通讯连接;
所述管上连接竖向拉绳式位移计和横向的拉绳式位移计,竖向拉绳式位移计竖向连接在底护板上,其中左侧的管的横向的拉绳式位移计横向连接在左挡板,右侧的管的横向的拉绳式位移计横向连接在右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内材料按质量配置比为,砂∶石灰∶石膏=7∶5∶3,水的质量为砂、石灰和石膏质量之和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风化泥质砂岩层内材料按质量配置比为,砂∶石灰∶石膏=8∶4∶2,水的质量为砂、石灰和石膏质量之和的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质黏土层内材料按质量配置比为,砂∶石灰∶石膏=9∶5∶2,水的质量为砂、石灰和石膏质量之和的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筑土层内材料按质量配置比为,砂∶石灰∶石膏=6∶4∶3,水的质量为砂、石灰和石膏质量之和的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分化砂岩层、强风化泥质砂岩层、粉质粘土层、填筑土层厚度分别为273mm、33mm、284mm、36mm,相邻的两层之间均铺设有云母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地层的尺寸与所述实际地层之间的几何相似比为1/55,所述模拟地层与实际地层的时间相似比为1/7.4,所述模拟地层与实际地层的应力相似比为1/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风化砂岩、粉质黏土土层内分别布置1排所述土压力盒,每排所述土压力盒均横向布置,每排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土压力盒之间的距离为200mm~4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片环向布置在模拟管道的监测截面上,所有所述应变片的中心位于一个竖向的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未经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49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