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根酮C在制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49858.7 | 申请日: | 202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4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崔红娟;赵二虎;唐文涵;张致宁;郑嘉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K36/60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根酮 制备 治疗 胶质 细胞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桑根酮C在制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桑根酮C可通过靶标KDM4B‑MYC轴抑制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表现出其具有抗肿瘤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桑根酮C在制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脑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大多呈浸润性生长,生长速度快,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为脑瘤最恶性的形式(WHO分类为IV级),是最具侵袭性和不可治愈的脑瘤类型,也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其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10%,中位生存期约为15个月,改善GB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人类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增至271.19万例/年,死亡粗率为190.66/10万。脑瘤位于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死亡率第8位。临床上对脑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而免疫治疗效果尚不确定。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疗效有限,毒性作用较大,易发生耐药。因此,对于低毒高效的化疗药物的研发需求仍然是一个相当迫切且严峻的挑战。
中药因其天然低毒广受青睐,从传统中药提取的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喜树碱等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们实验室也一直致力于治疗脑瘤的中药单体的筛选。因此,从中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是肿瘤化疗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这也是当今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中国是蚕桑业的起源地,桑科植物在中国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多个部位都具有较好的入药价值。桑根酮C(Sanggenon C,San C)是一类从桑科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其根部。桑根酮C在中药桑白皮中含量丰富,具有抗炎、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但其抗肿瘤活性方面的报道不多。目前,桑根酮C在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白血病细胞K562进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但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还发现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桑根酮C在制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药物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神经胶质细胞瘤提供候选靶标药物,同时也为研发高附加值的蚕桑产物提供参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桑根酮C在制备治疗脑瘤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脑瘤为胶质母细胞瘤。
所述桑根酮C抑制胶质瘤细胞系U-87MG和LN-229的生长增殖。
所述桑根酮C通过KDM4B调控MYC信号通路抑制周期蛋白的表达。
所述桑根酮C的浓度为10μmol·L-1~20μmol·L-1。
本发明所述桑根酮C存在于桑树的根、枝干中以及大量存在于中药桑白皮中。桑根酮C系桑属植物中的黄酮类的Diels-Akder加合物,其属于查耳酮与异戊二烯基黄酮(或异戊二烯基黄酮醇)的加合物(参见图1);该类加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例如抗菌、抗病毒、抗高血压、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本发明所述桑根酮C是常用的中药材,安全性较高。纯品的桑根酮C为淡黄色粉末状化合物,性质稳定,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和DMSO,但难溶于水,苯、氯仿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9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目标跟踪算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桥梁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