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岔隧道与超大跨径交汇段过渡部分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52544.2 | 申请日: | 202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8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杰;李启怀;王燕荃;胡代蓉;洪荣盛;潘一洲;庄利斌;何佳超;齐晨亮;陆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00;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胡璇 |
地址: | 655000 云南省曲***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岔 隧道 超大 交汇 过渡 部分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岔隧道与超大跨径交汇段过渡部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划分单元及子单元施工区域;步骤S1:对支洞1和支洞2分别进行围岩开挖、初支施工,分别在支洞1和支洞2靠近交汇段的10米范围内进行防水及钢筋绑扎施工;步骤S2:分别在支洞1和支洞2内靠近堵头墙端进行二衬台车安装;步骤S3:对堵头墙依序进行防水、暗梁及暗立柱及设计钢筋绑扎施工,堵头墙上绑扎的钢筋分别和支洞1、支洞2上的二衬钢筋有效连接;步骤S4:浇筑混凝土;步骤S5:在第二子单元施工区域内绑扎钢筋、二衬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该方法节约工期使堵头墙本身承载力得到及时加强,堵头墙、支洞1与支洞2在交叉口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岔隧道与超大跨径交汇段过渡部分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工程地下互通为隧道结构、复杂地质条件下双线隧道的交汇或分岔处,均存在分岔隧道。2条支洞隧道的交汇处为汇车段(一般为5车道),属于超大跨径,在交汇段与支洞1和支洞2存在一个堵头墙(过渡部分重要点),以堵头墙为枢纽的交叉部分前后10米属于过渡段,过渡段部分结构安全是整个隧道的重要环节。现有堵头墙结构如图1所示。
过渡段是超大跨径部分和分支隧道的枢纽连接点。特别是堵头墙部分,一方面承载着超大跨径部分来自围岩的压力,一方面分担着分支隧道(支洞1和支洞2)起点因围岩分割的非完整性传递、缺乏自稳能力的压力。
目前该类型隧道交叉口的施工方法为分步骤顺序施工方法,即:超大跨径部分施工(初支、防水部分、绑扎二衬钢筋、浇筑混凝土)→堵头墙部分(防水部分、绑扎二衬钢筋、浇筑混凝土)→支洞1部分施工(初支、防水部分、绑扎二衬钢筋、浇筑混凝土)→支洞2部分施工(初支、防水部分、绑扎二衬钢筋、浇筑混凝土)。传统的施工方法采用逐步施工,施工过程中,将施工段分为支洞1、支洞2、堵头墙、交汇段4个单元逐一分别施工,使得超大跨径、堵头墙、支洞1、支洞2四个部分各自构成独立部分,无法实现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关联性较弱,整体抗压及抗变形能力差。往往造成已经建成的分岔隧道堵头部分、支洞接近交汇段部分或多或少存在二衬开裂、变形、渗水等病害问题。
对于超大跨径、分岔隧道而言,以堵头墙为交叉点的过渡部分,是整个隧道的枢纽,其结构安全,重点在于该部分的细部施工工法。对于整个超大跨径部分的施工,目前尚无相关规章、规范对其施工进行约束,其中交叉口部分施工相关规范及规章在国内及国际上亦为空白。目前也无相关文献进行指导和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岔隧道与超大跨径交汇段过渡部分的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堵头墙、支洞和交汇段各自构成独立部分,无法实现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关联性较弱,整体抗压及抗变形能力差,造成在建时就出现局部坍塌、开裂、变形等返工处置的病害,以及已经建成的分岔隧道堵头部分、支洞接近交汇段部分存在二衬开裂、变形、渗水等病害问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岔隧道与超大跨径交汇段过渡部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划分单元及子单元施工区域:将交叉口以堵头墙为枢纽的前后10米范围施工区域作为整体单元施工,将该单元分为第一子单元和第二子单元;第一子单元为:堵头墙至支洞1隧道的10m、堵头墙至支洞2隧道的10m及堵头墙施工区域;第二子单位为堵头墙面向交汇段的10米施工区域;
以堵头墙为枢纽的前后10米范围施工区域为支洞1、支洞2、交汇段;
步骤S1:对支洞1和支洞2分别进行围岩开挖施工及初支施工后,对堵头墙进行加固施工,分别在支洞1和支洞2靠近交汇段的10米施工范围内进行防水施工及二衬混凝土的钢筋绑扎;
步骤S2:分别在靠近交叉口处的支洞1、2内装二衬台车,二衬台车在支洞内正常安装完成后,前移h米,h米为堵头墙宽度,即:二衬台车前端伸入堵墙区域,并覆盖堵头墙宽度h,二衬混凝土台车模板长出支洞h米部分作为堵头墙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支撑及混凝土拱圈弧形的内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2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