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天然源面波计算基坑双排桩桩间土对桩侧压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58055.8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3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牛永效;王官超;祁晓雨;李国和;齐春雨;刘占峰;许广春;黄潘;黄大中;陈承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7/10;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君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9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天然 源面波 计算 基坑 桩桩 压力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天然源面波计算基坑双排桩桩间土对桩侧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场地天然源面波勘探:将多个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等间距线性排列布置,用于采集一定时间的天然源面波数据;
S2,天然源面波数据处理:以测点处节点式地震仪为中心,沿观测系统方向前后各选取相同数量的多个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采集的天然源面波数据,并以测点处的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为虚拟炮点位置,通过干涉理论提取测点位置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基坑底面以上每层土的厚度Zi、地层层数n和面波速度vi,并确定每层土的类型;
S3,确定双排桩影响系数λ:其中,s为双排桩的初始排间距,单位为m;d为桩的直径,单位为m;
S4,确定基坑底面以上各土层的影响因子ai和bi;
S5,测量双排桩间的当前排间距,得到排间距的变化值Δx:当排间距减小时Δx为正值,当排间距增加时,取Δx=0;
S6,通过下式计算基坑深度影响系数k:
其中,H为基坑埋深,单位为m;
S7,计算基坑底面以上土层等效内摩擦角φ:
其中,vR为基坑底面以上各土层按厚度加权的等效面波速度,单位为m/s,并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vi为基坑底面以上第i层土体的面波速度,单位为m/s;Zi为基坑底面以上第i层土体的厚度,单位为m;n为基坑底面以上土层的层数;
S8,计算初始应力影响系数ψ;
S9,通过公式计算第i层土中计算点处双排桩桩间土对桩侧的压力,其中:
λ为双排桩影响系数;
ai、bi为土层影响因子;
vi为基坑底面以上第i层土体的面波速度,单位为m/s;
Δx为双排桩间水平距离的变化值,单位为m;
ψ为初始应力影响系数;
k为基坑深度影响系数;
φ为等效内摩擦角;
pa为双排桩外侧第i层土中计算点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单位为k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土体类型影响因子ai和bi的确定方法为:当第i层土为粘土时,ai=0.000068,bi=2.194692;当第i层土为砂土时,ai=0.0145,bi=1.2098;当第i层土为碎石土时,ai=0.3378,bi=0.80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初始应力影响系数ψ根据地区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无经验地区按ψ=1.0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一定时间为1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以测点处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为中心,沿观测系统方向前后各选取3个地震仪采集的天然源面波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80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