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0562.5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1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西山真千子;奥田晃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50/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继电器 | ||
电磁继电器(1)的可动触点侧端子(623)具有:侧部片(625),其上下延伸;弯曲部(627),其与侧部片(625)的上端连结;以及上部片(624),其借助弯曲部(627)与侧部片(625)连续设置,从弯曲部(627)朝向电磁继电器(1)的外侧延伸,位于比侧部片(625)靠外侧的位置,可动触头(622)的一个端部与上部片(624)连结,可动触头(622)从上部片(624)朝向电磁继电器(1)的内侧延伸,在可动触头(622)的另一个端部设有辅助可动触点(621)。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磁继电器,已知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具有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通过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接触分离来切换第1固定触点与第1可动触点之间的导通、非导通。
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设有第1可动触点,该可动触头借助可动触点侧端子固定于线圈骨架。此时,例如,通常通过树脂铆接(热压接)等而将可动触点侧端子固定于线圈骨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5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这样的具备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的电磁继电器中,优选能够自由地设定板簧的弹簧长度。即,优选提高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的弹簧长度的设计自由度。
于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的弹簧长度的设计自由度的电磁继电器。
本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具有线圈和供所述线圈卷绕的线圈骨架,该电磁继电器包括:第1固定触点;第1可动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对,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固定触点侧端子,其设有所述第1固定触点;可动触头,其设有所述第1可动触点,由板簧构成;以及可动触点侧端子,其固定有所述可动触头,所述可动触点侧端子具有:第1片部,其上下延伸;弯曲部,其与所述第1片部的上端连结;以及交叉片部,其借助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1片部连续设置,从所述弯曲部朝向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外侧延伸,位于比所述第1片部靠外侧的位置,所述可动触头的一个端部与所述交叉片部连结,所述可动触头从所述交叉片部朝向所述电磁继电器的内侧延伸,在所述可动触头的另一个端部设有所述第1可动触点。
根据本公开,能够得到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板簧构成的可动触头的弹簧长度的设计自由度的电磁继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卸下罩的状态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卸下罩的状态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第2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罩以外的构件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电磁体装置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第1斜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所具备的移动构件、可动部以及可动触点部而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0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材料试验机的管理装置、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下一篇:注册制吻合指数测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