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血管腔内操作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60880.1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4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咏;徐博;李畑波;刘宸铖;彭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A61B1/01;A61B1/04;A61B1/045;A61B1/05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郭泽培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可视 功能 血管 操作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血管腔内操作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设置了成像透镜以辅助医生观察血管形状结构,并通过在操作管的四侧设置第一牵引丝,通过拉伸第一牵引丝,弯曲管在此侧受力弯曲,弯曲的操作管能在继续输送的过程中伸入对应血管分支,此导管操作简便,并且可通过滑动各个牵引块达到弯曲管的任一方向的弯曲,降低了医生的操作负担,以及避免导管对血管的多次试探性接触,提高医生手术效率,在争分夺秒的手术台上争取更多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血管腔内操作导管。
背景技术
血管疾病对人类的生命有着相当大的威胁,血管疾病给人们生活、生命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对血管疾病的治疗处理药理性治疗,严重的血管疾病则需要利用到很精密的设备以及精密的医疗器具直接达到血管内部进行治疗;血管内的病理性治疗常见的器具是操作导管,将导管沿血管行进,最终达到治疗位置,血管的内窥镜技术对人类本身的伤害较小,并且治疗精确。现有的血管腔内的操作导管结构较为简单,如遇到分叉的血管,导管的行进则变得非常困难,导管在分叉的血管内直达准确的位置对医生的操作要求很高,并且在试探性导管行进时,导管对血管的接触不可避免,这对病人的恢复也有所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血管腔内操作导管,能辅助医生观察血管,并且控制导管的弯曲,降低医生操作负担和病人恢复负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操作柄以及软质的操作管,所述操作管内部中空,所述操作管内设有光纤,所述光纤沿操作管分布,所述操作管的头端设有成像透镜,所述成像透镜接触连接于所述光纤;所述操作管包括弯曲管以及延伸管,所述成像透镜位于所述弯曲管的一端,环绕所述弯曲管均匀设有四条弯折部;
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牵引丝、若干沿弯曲管延伸方向阵列设置的定线槽以及连通在定线槽之间的下沉条槽,所述定线槽由两个开设在弯曲管侧面的沉槽组成,两个沉槽之间隔断,隔断处开设定线通孔,所述下沉条槽从所述弯曲管侧面向内开设,所述第一牵引丝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弯曲管的端部内,所述第一牵引丝沿所述下沉条槽依次穿过若干所述定线通孔,然后穿过所述延伸管,并从所述延伸管端部伸出;
所述操作柄固定在所述延伸管端部,所述操作柄上滑动设有四个牵引块,所述牵引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牵引丝固接。
进一步,所述操作柄内部中空,所述操作柄中段设有隔断块,所述牵引块包括弹簧、长杆和滑块,所述长杆穿过所述隔断块并与所述第一牵引丝固接,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长杆另一端,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操作柄侧面,所述滑块从所述操作柄侧面伸出,所述弹簧抵在所述滑块和所述隔断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成像透镜包括转座和透镜头,透镜头固定在所述转座内,并从所述转座两端穿出,所述透镜头接触所述光纤的一端为传输端,另一端为成像端,所述转座外侧有一转环,所述弯曲管端部内侧设有第一环槽,所述转环同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第一环槽上还开设第二环槽,所述转环外侧固设有一个凸起,所述第二环槽朝向延伸管方向的侧面开设线孔,所述线孔依次沿弯曲管、延伸管开设,并开通至所述延伸管端部侧面;所述凸起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二牵引丝,两根所述第二牵引丝沿所述第二环槽的两个方向分布并穿入所述线孔;
还包括转块,所述转块包括转轴、转把和转盘,所述转把转动设置在所述操作柄的一侧面,所述转盘同轴固定在所述转轴端部并位于所述操作柄内侧,所述转把同轴固定在所述转轴端部并位于所述操作柄外侧,两根所述第二牵引丝分别固定在所述转盘的侧面,所述第二牵引丝相对于所述转盘轴线对称,转动所述转盘使两根第二牵引丝相反方向滑动。
进一步,所述转轴上固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位于所述操作柄侧面内部。
进一步,所述转盘两侧固设有凸出板,所述第二牵引丝固定在所述凸出板上,所述操作柄内侧还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转盘旁侧,用于避免所述转盘过角度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0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诊仪
- 下一篇:一种噪声控制多目标跟踪方法